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企业新闻发布汇>> 正文

读孟微冬山水画有感--心语·心声·心象

企业报道  2014-08-27 10:38:29 阅读:

  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必然有自己的创作主张和艺术理想。并在经年累月的创作活动中实践自己的主张和理想,不断修正和丰富自己的绘画语言,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孟微冬对传统中国画的本质特征倾向认同“意象”之说。即认为中国画中的山水画大系就本质特征是写意的,是画家感知自然,亲近自然后将“物象”变成 “心象”,再将心象还原到宣纸上的心路历程。我们在宣纸上欣赏到的山水,已非自然的山水,而是经创作主体——画家情感介入后描摹出的心象,即意象。是象外之象。这种创作过程符合认识过程的二次飞跃,在创作中既有理性的描摹,也有感性的想象。既有哲学般的归纳,也有诗意般的挥洒,整个创作过程充满了生命情调。既便是宋代几位山水大家的写实作品,也绝非是对真山真水的简单描摹,而只是画的比较工细而已。因为宋代理学倡导的“穷其物理”理学思想的介入,有写实主义倾向罢了。继承传统就是继承中国画的“写意”精神。这种写意精神,充满了中国古代先贤的哲思,既有儒家“君子比德”的人生境界,也有道家返朴归真的 “素朴”思想,还有释家“静、虚、空”的超然。将中国画称作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国粹之一,其因便缘于这里。

  百般颜色百般香 98cm×98cm

  孟微冬在山水画创作中,比较欣赏范曾老师倡导的“回归古典之美”。即回归到中国传统写意山水画的充满哲思的理性美和充满诗意的浪漫之美,绘画语言有中国的书法美感,作品要有动人之处,能折射出作者的人生观和生命情调。

  说“中国画是哲学的”,多年的创作实践,孟微冬深切地感悟到那些传统的美术作品,尤其是宋元时期那些名家作品和清代的新安画派作品中无不透露着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有些是积极的,昭示着古典的生态美学,宜游宜居,充满诗意,有些作品是避世的,画面枯寂、荒寒,但有一点是统一的,那就是人与自然是和谐相生的。人在自然画面前是充满敬畏之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贯穿于作品之中,“道法自然”这种朴素的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历代画家。作为当代艺术家,无疑也承载着“助人伦,成教化”的社会功能。山水画创作应唤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热爱与保护,人类赖以栖息的环境是我们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所以孟微冬笔下的山水画总是喜欢在青山绿水中点缀几幢房屋或茅舍,宁静的画面中因为“人”的介入而富于生活气息。而这种仙境般的境界让都市人更多了一份向往。

  还是那山136cm×68cm

  说“中国画是诗性的”,孟微冬从十多年前涉足山水画创作,走的就是中国文人画的主流之路,以写意风格入画的。他反对对真实山水的简单描摹,即对景摹写,而是注重“搜妙创真“内心感悟,在营造意境上下功夫。惟意境美才会产生诗性,换言之,惟有诗性才会创造出让人遐想联翩,韵味无穷的作品。我们欣赏孟微冬的作品,总会有一种“文思意境“感动着我们:青山含翠、远山如黛、小桥流水,树木葱郁,云锁雾断,青山绿水中若隐若现几栋房屋掩映在山峦中。而在具体创作风格上孟微冬最擅长“留白”,前辈先贤“计白当黑”的手法运用很娴熟,那流泉、那白云,不着一墨,是画眼,让整个画面显得静中有动。“让气韵在画面中流动”是他的艺术追求,也是他的艺术特点。明代李日华说:“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得其韵不若得其性”。孟微冬善于解读各地山水自然灵性并赋于诗意,所以作品可读性强且耐读,让人回味无穷。

  说“中国画是书法的”,山水画自唐独立分科以来,中国的书法艺术已非常发达了。书法美感的介入无疑为山水画的创作增添了无与伦比的活力和美感。使中国山水画的审美高度一下提升许多了。在山水画中的“文思意境”中增添了“笔墨意境”使山水画的造型功能中增加了许多文化功能。近代画家吴昌硕说“五岳储心胸,峥嵘出笔底”。欣赏中国山水画,六法之首要为“气韵生动”,但如果离开“骨法用笔”恐怕作品要打折扣了。孟微冬是早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又善篆刻,中锋运笔、侧锋横扫,对笔情、笔性、笔意的熟稔把握,让他的山水画增加了几分文人的书倦气。“笔法要健、墨气要活、丘壑要奇、气韵要雅”。这是清龚贤说的话,说明笔墨在山水画创作中是多么重要。孟微冬始终把“气骨高雅、神韵秀逸、使笔无痕、用墨精彩、布局变化、设色高华”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高度决定视野,孟微冬对山水要诀的认知正确,所以他创作的山水画既古意盎然,又清风扑面。

  说“中国画是源于生命”,这也许是孟微冬感触最深的一点。孟微冬少时主要生活在江淮胜境滁州。就是欧阳修笔下蔚然深秀,环滁皆山也的滁州,自然美景的薰陶,厚重昌盛的文化,让孟微冬比同代许多艺术家对自然的钟情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也许多了几分感情。这种感情让他成年以后游历祖国的大江南北多了几分激情。他对自然的热爱、对笔墨的热衷都是刻骨铭心的,“古人寄情物外,意在笔先,兴致飞跃,得心应手(明代沈襄语)。因为有创作激情,所以作品中才洋溢着生命情调。因为有生命情调才有“握笔而潜万象,挥毫而扫千金”(北宋韩拙语)。他笔下的许多江南山水小景才画得“春山如美人,夏山如猛将,秋山如高人,冬山如老衲”。这就是艺术家的情怀,也是艺术家将个体生命融入自然以后幻化出的艺术成果。闳约深美,韵味隽永。

  五月槐花香 136cm×68cm

  “笔墨当随时代”,这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自然会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今天毛笔已远离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它的核心功能已退化,但从事中国画创作又离不开它,说笔墨上追宋元已属自我安慰,这是当今艺术家的群体性无奈。如何将中国画从传统绘画形态走向现代绘画形态这是一个艺术家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孟微冬知道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笔墨下精进,有自己的笔墨个性,二是在图式个性发展,做到构图新颖。坦率地说中国画创新不外乎形式的夸张和笔墨的张扬,这种创作活动是在师古人又师造化的前提下进行。我们欣慰地看到孟微冬近期创作的一些皖南山水画,积墨积彩,浑厚华滋。“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创作激情不减;而那些反映西部地区的作品中,苦涩的笔墨,苍凉的画面明显地多了一些人生社会方面的思考——“青山载不动太多的忧愁”,这是艺术家人文关怀精神在作品中的体现,也是艺术本身的时代诉求。

  江天宝 2012-12-25

  孟微冬美术作品润格: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品质部资格审定国画30000元/平尺。其即将准备于2015年12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自己的新的中国画展,敬请期待

更多专题
保温杯行业的“领航人”

职业经理人如今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社会上对他们的评价正反面都有,对他们的功过也褒贬不一。浙江哈尔...

创造奇迹破解“神话”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一首千年吟咏的颂歌,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