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技专利>> 专利报道>> 正文

新柴动力创新点燃发展引擎

企业报道  2014-08-22 20:22:19 阅读:

  “2006年12月,我们支付了3万科研经费,和美国西南研究设计院合作。力争在5年后牞生产能够抗衡日本一流技术的内燃机。并且我们拥有这个项目最终的知识产权。”浙江新柴动力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宝沪自豪的语气中,浸透着新柴动力在技术上领先的自信和霸气,展现了新柴人在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上的无数希冀。

  致力于小缸径多缸柴油机专业生产的新柴动力,在创新这个原动力的推动下,不断创造奇迹:2000年,490B柴油机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5年,NC485BZL柴油机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06年,A490BZ柴油机获机械工业科学二等奖。2006年,A498BT柴油机获绍兴市科学技术三等奖。自2000年来自主开发的省级新产品有9只,其中A492BPG柴油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独秀柴油机市场

  从“国有体制”到“现代制度”,从“传统机制”到“现代机制”,从“吃饭机制”到“腾飞机制”。在这翻天覆地的凤凰涅中,新柴人深谙只有创新才能获得企业更大、更长远的发展,惟有创新才能让企业搏击于市场风暴之中。

  90年代末,新柴动力就开始探索柴油机新技术研究工作,并成立了专门课题组,开发了新型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室,掌握了发动机轻量化设计技术,拥有机械高压喷射系统、PTO辅助动力输出装置等多项专利,为新柴动力的发展安装了前进的发动引擎。

  2001年,为了在高端叉车和出口叉车的配套市场抢占一席之地,新柴动力投入1500多万元资金,组织技术人员集中攻关。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2002年研发成功新一代节能环保柴油机,当年产量就达到8000台,一举打破了高端叉车和出口叉车配套市场被进口发动机独占的局面。据了解,目前这一型号的柴油机已经与合力、杭叉、TCM、北京现代等企业的叉车实现批量配套。

  通过几年的发展,新柴动力逐渐实现了国内柴油机市场的霸主地位:2005年,年生产柴油机75000多台,实现销售近5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居国内同行第一,新产品产出居国内同行第一。2006年,柴油机年销售量达到5.7亿,生产量和销售量分别同比增长20%和30%。

  “我们将投资2.5亿元,于今年8月启动总装厂的建设工程,预计2008年中旬投入使用。这个项目将进一步扩大新柴动力的市场。”据王宝沪介绍,在这个总装厂的支撑下,新柴动力今年的销售量将有望突破7亿元。同时,为了继续占领叉车、装载机、挖掘机和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等装备领域的市场制高点,新柴动力还将加快排放达到美国EPATier4的电控v3300柴油机的开发,预计该机将于2009年9月投放市场,该机的问世将标志着我国移动式机械用发动机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同步。

  技术创造“制造领先”

  “创新是企业永恒的发展主题。要想不被淘汰,只有创新。我们新柴动力要在不断自主创新的过程中,依靠技术,实现本行业的领军地位。”王宝沪说,“在全国每年生产的2—3吨中型叉车总量中,就有90%多配套的是新柴动力的系列柴油机。能在全国叉车配套市场中拥有这样一个主导的地位,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促使产品升级换代。”

  近几年,新柴动力高度重视技术进步,不断加强对自主研发创新和合作创新的投入,保证投入科研的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的3%以上,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就。

  2003年,公司研发的A490BPG柴油机低排放机顺利通过浙江省省级新产品鉴定,并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2004年,柴油机NC485BZJ、A490BJL、495BZL等产品顺利通过欧II排放检测,进入与汽车厂的配套试验;同时,公司与苏州大学共同出资2000万元,购置一批国内先进技术水平的测试仪器及与之配套的设施,联合建立了今后10年不落伍,国内一流的排放试验室。

  据了解,目前新柴动力每年以3到5个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向前推进,新产品的产值率已达到工业总产值的60%。已经形成N485、490、493、495、498、4105等六大系列、200多个变型产品的完整产品体系,排放达到了欧Ⅱ和美国EPAII、欧盟StageII标准。

  “尽管我们的多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一定的领域范围内填补国内多项空白,并全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专利10项,但是,新柴动力的目标不仅要‘技术领先’,而且要‘制造领先’。”王宝沪说道。

  从仿造到制造的发展过程中,新柴动力坚持两个结合、产学结合及与国外先进技术研究机构结合。通过和上海燃机研究所、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浙江大学、天津大学、江苏大学等研究所以及世界顶尖的发动机研究机构奥地利AVL公司、英国里卡多公司开展合作,不断提高现有产品等级和开发新产品,充分利用浙江省省级内燃机研究中心的技术优势,积极探索研究柴油机的新技术,在节能环保技术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增强了科研力量,为新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制造领先”提供了发展契机。

  构建全球人才网络

  “对于技术人员,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有归属感和成就感。”王宝沪说到,“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直保持领先的发展地位,关键是这个企业是否具备不断创新的能力,而优秀人才是创新的惟一源泉。”

  由于新柴动力位于浙东山区县新昌,地域的瓶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精、尖人员的加盟。为此,公司实行了一套全新的用人战略。本着“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的原则,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同时不断从各高等院校选择一些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发展壮大人才的建设队伍牞实现了依靠“人才洼地”托起“发展高地”的战略。

  事业留人———让年轻人挑重担,担任项目负责人,项目成功后及时给予奖励,项目负责人占奖金额的50%到80%。制定了《科技成果奖励制度》来提高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几年来,新柴动力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不但没有“跳槽”人员,而且原来跳出去的人员也有部分回来了。

  待遇留人———在生活上关心技术人员,花大力气提高他们的待遇。工资、奖金、住房等向他们倾斜;骨干队伍的收入超出中层管理干部。这一系列的措施,较好地解决了技术人员的后顾之忧,稳定了人心。

  环境留人———通过几年的创建文化的建设,整个新柴动力已经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根据青年知识分子的特点,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知识竞赛、体育比赛、与领导对话、邀请国内外专家做技术报告等。同时,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分批选派成绩突出的技术骨干10人到浙江大学、苏州大学等高等院校深造,并安排出国培训和考察。

  目前,新柴动力已经设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培养了具有中、高职称的技术骨干36人,聘请国内内燃机专家3人,博士2人。

  “在今后的5年,我们将重点培养高端人才、中间的成熟人才以及技术人才。”王宝沪说,“我们要打造新柴动力的人才动力网络,打一场创新的攻坚战!”

更多专题
创新成就大业

品牌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员工价值大小的充分体现。

以“绿色”战略展腾企业

品牌是一个企业实力的象征,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更是一个企业信誉、荣誉和能力的真实写照。黑龙江省火电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