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塑造一流团队的管理之道

企业报道  2014-08-11 09:18:35 阅读:

  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是遵循国家关于“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要求,按照中国铝业公司总部重组改制的部署,于2002年2月从原贵州铝厂分立出来的特大型铝联合企业,现有员工15300人,是境外上市公司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贵州的分支机构。公司现已形成年产电解铝23万吨、氧化铝80万吨、碳素制品20万吨、铝土矿140万吨、石灰石矿65万吨和多种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能力,拥有总资产68.30亿元,股东权益25.16亿元。公司现有氧化铝、电解铝、碳素制品和稀有金属镓四大产品系列32个品种。公司主要装备和技术经济指标居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铝电解生产工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常顺清自2002年1月出任分公司总经理以来,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帅,潜心研究公司发展战略,深谋强企兴企和固企之道,加快与国际接轨对标进程,加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开拓企业文化建设新路,促进了生产建设快速发展,为企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引领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分公司成立后,根据中铝股份公司总部的部署,紧密结合分公司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了“发展壮企、人才强企、科技兴企、管理固企”的企业战略,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迈大步,四年大发展,五年见成效”的发展构想;提炼并明确了独具分公司特色的企业精神、企业作风和企业理念;确定了到2005年,氧化铝产能达到120万吨,电解铝产能达到40万吨,碳素制品产能达到27.2万吨,遵义铝基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技术装备达到当期国际先进水平,产品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高附加值产品产值大幅上升,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员工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环保指标全面达标的发展目标。2003年公司完成氧化铝75.21万吨,同比增长14.75%完成铝锭23.30万吨,完成碳素制品16.5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7.85亿元,实现利税8.15亿元。

  二、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具体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先进生产力在分公司的实现途径和方式,紧扣发展主题,按照分公司发展战略,采取了一系列加快发展的切实措施。在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下,三大国债项目的氧化铝节能技术改造工程于2002年3月全线投产;碳素改造工程可望提前3个月建成投产;氧化铝节能增效改造工程于2004年6月提前半年建成,并当年达产。分公司实现做大做强目标的标志性项目、贵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004年10件实事之一的四期电解铝工程和氧化铝120万吨挖潜扩建及环境治理工程,分别于2003年8月20日和2003年12月26日开工投建。2002—2003年,分公司投入并完成技术改造投资高达17.7亿元。与此同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治企强企的行动指南,在组织员工深入学习努力践行的同时,把培育具有分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摆在企业协调发展的重要位置,结合改革转制实际,确立了独具贵州分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形成了“崇尚科学,勇于攀登”的企业作风;“始于顾客需求,终于顾客满意”的质量理念;“以业绩定功过,以成败论英雄”的人才理念;“安全生产,情系你我他”的安全理念;“以人为本,刚情并重”的管理理念;“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员工理念。通过深入宣传贯彻,广大员工对企业作风和理念从认知、服从到内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并深深熔铸到企业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工作中,坚持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为指导,全方位开展多层次的技术创新、技术攻关和技术管理工作。把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作为技术创新的主要目标,全方位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围绕生产中的关键和难点,以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环境为主攻方向,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活动;以企业技术中心为阵地,不断健全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取得了一批行业标志性、重量级的创新成果。2002—2003年,分公司共有26项成果通过了省部级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1项、国际先进水平18项、国内领先水平5项、国内先进水平2项,并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贵州省科技进步奖、贵州省第十届优秀新产品暨“十五”以来优秀技术创新项目等多项奖励。

  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速与国际对标接轨

  按照“管理固企”的企业战略,始终把强化管理纳入企业工作的重要日程,不断夯实现场管理、无泄漏管理、安全标准化建设等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按照国际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根据新的管理架构和管理模式,制定、修订并颁发实施了14大类151个管理标准、3948个工作标准,理顺了管理和业务流程,规范了管理行为,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形成了依法治企的严密体系和与新体制、新架构相适应的运行机制。为迅速与国际标准对接,打造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分公司于2003年7月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换版审核。同时,国际通用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创建工作全面展开,目前已进入内部审核阶段,初步实现了与国际标准的平稳对接。

  遵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把信息化建设作为贵州分公司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促进管理现代化,紧紧围绕生产管理、成本控制、能源消耗、生产调度指挥等工作中心,以建设生产管理系统和企业管理应用系统为重点,组织实施并建设了分公司计算机综合信息网络系统、企业电子邮件系统及企业网站,加速了各二级单位与分公司主干网的联网进程,实现了主要生产过程的计算机控制和企业上下纵横的信息共享。企业内部局域网与国际互联网连接,使企业的发展驶上了世界信息高速路,与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脉搏同频共振。同时,分公司正以最终形成分公司ERP核心管理软件平台和综合自动化体系及决策支持体系,达到分公司本部与生产现场之间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控制流四流合一的目标,为实现企业管理数字化、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企业数字化作出积极努力。

  随着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的日益提高,2003年,分公司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设备管理先进单位”;常顺清被授予“全国质量管理小组卓越领导者”光荣称号。分公司荣获“2004贵州省最具影响力企业”;常顺清总经理荣获“2004贵州省最受关注企业家”荣誉称号。

更多专题
回顾祥龙的改革之探

祥龙公司成立后,树立了“集约经营、提升管理、打造品牌、争创一流”的经营理念,坚持“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

微波炉行业之殇

而今年以来微波炉市场最大的风波则是由美的紫微光微波炉引起的褒贬不一、毁誉参半的激烈论争。各大媒体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