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在山东乃至全国旅游界,斜刺出一匹“黑马”,它不仅令业界刮目相看,更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游客的追捧。一时间,这里车水马龙,游人如织,去年“五一”黄金周期间,这里接待游客人数仅次于青岛海滨旅游区,居全省第二位。这就是以江北第一溶洞——沂水“天然地下画廊”为主要景点的沂蒙地下奇观旅游风景区。
同样被人们关注的还有景区的开发建设者——沂水县供电公司。该公司曾创造出一连串的辉煌业绩:在全省贫困县中第一个实现村村通电、户户通电;第一批被省电力集团公司命名为“山东省一流管理县供电企业”;圆满完成了投资1.8亿元的“两期”农网建设改造工程;连续安全生产突破7000天纪录;荣获省部级以上荣誉达十几项,“省级文明单位”称号保持18年之久;2004年完成供电量5.82亿千瓦时,实现利税2510万元,其中三产利税突破千万元,公司有史以来三产利润首次超过供电主业。
一个基层县级供电企业缘何有如此魅力?前不久,我们也像探奇的游客一样,慕名来到了这里。
发展“突围”
“客观地说,此前沂水县供电公司的副业并没有形成太大的规模、效益和优势。正是依托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才真正实现了我们‘主副并举、两翼齐飞’的发展战略。”沂水县供电公司经理、沂水天然地下画廊旅游风景区董事长孙培庆这样告诉我们。
了解我国农电发展史的人都知道,县级供电企业负担了太多的责任与使命。以沂水为例,长达10年之久的电力扶贫战役,直至1995年才彻底取得胜利;1998年,在公司党委一班人的不懈努力下,沂水又搭上了“网改”的头班车,成为全国第一批农网建设改造试点县和全国550个提前实现“两改一同价”的县;进入21世纪,供电量突破5亿千瓦时大关,各项经济指标不断刷新历史纪录……曾经付出了很多很多的沂水电业人似乎可以松口气了。
但居安思危的他们却没有丝毫的懈怠,在当前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主业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壮大企业实力?这是摆在每一个电业人面前的新课题。“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是惟一出路,也是公司党委一班人的共识。通过对全县电力发展的观察和分析,他们常常在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尽管电力第三产业搞了多年,但副业却很难跳出依赖主业这个封闭式的小圈子,更难做大做强。当突出做优的主业发展到了一个阶段后,相对滞后的副业又该如何科学发展呢?
这应该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旅游产业最终进入了他们的视线,“破题”也由此开始。2001年,在闻名全国的“红嫂故里”——沂水县院东头乡留虎峪村惊现形成于距今至少两亿年之久的罕见天然地下溶洞。该溶洞发现后,当地村民和乡镇曾多方融资开发,但由于缺乏资金等种种原因,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景区开发缓慢,更别说形成旅游产业了。面对这块烫手的“山芋”,孙培庆和班子成员着实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并分批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和洽谈,在达成广泛共识后,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便签署了合作开发协议,决定由供电公司控股与院东头乡共同参与旅游景区开发。
这也标志着沂水县供电公司的副业发展真正走出了原来依赖主业的模式,进入到另一个完全陌生,但又极具潜力和挑战的新行业中。
锦上添花
“沂水县供电公司投资旅游产业开发同样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天时来自发展旅游业,其既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又符合时下人们对休闲娱乐的生活追求;地利来自神秘奇特的溶洞景观和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人和则来自供电公司干部职工参与旅游产业开发的高涨热情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孙培庆如是说。
旅游景区要做大做强,必须进行产业化发展。为搞好规划设计,他们先后请来了曲师大和青岛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对景区进行了高起点评估和规划,把整个风景区定位为“天然地下画廊”、“岩溶梦幻世界”和“沂蒙第一生态谷”,从而把纯真天然的岩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本地的自然风貌有机地结合起来。景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预算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一期投资2600万元。景区由三部分组成,包括百万年绘就的“天然溶洞画廊”、有“沂蒙第一生态谷”之称的千亩生态山林和按星级标准规划设计的度假村“怡然居”。景区注重突出“天然地下画廊、溶岩梦幻世界”的神秘纯真和扑朔迷离,打响了沂蒙第一生态谷的品牌,将景区建设成集地下奇观、居住、餐饮、会议、商务、科普、健身等为一体的休闲游乐中心。
为加快景区建设步伐,他们成立了专门机构,协调组织各方面力量为开发服务。经过全体股东半年努力,总长6000米的江北第一溶洞一期工程顺利完成。一期开发了1600米,108处主要景观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极具观赏价值,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地下画廊”;以千亩栗园为主的“沂蒙第一生态谷”,春则层峦叠翠,林海花潮;夏则飞瀑流水,云雾缥缈;秋则漫山碧透,红叶映照;冬则银装素裹,分外妖娆。高达85%的森林覆盖率使这里长年负氧离子丰富,气候宜人,是人们理想的“天然氧吧”;新建成的盘山路也将狐仙塔、虎啸崖、打虎石、崖壁石林、田园风光、地上峡谷、小桥流水等串连起来,为景区增添了更为丰富的内涵;“怡然居”依山而建,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一期工程能容纳100个床位、150余人的会议、300人的就餐;石房、草屋、亭台、长廊错落有致,购物中心、儿童乐园、游乐中心、KTV、野营帐篷等一应俱全,细致入微的星级服务让人备感家的温馨。整个景区处处体现绿色、生态、质朴的基调,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初步构筑起了以“洞天、生态、民俗、休闲”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开发大格局。开业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38万多人次,许多名人学者慕名而来。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刘大为,著名学者、国画大师范曾等名人学者对画廊赞不绝口,并欣然题字:“江北第一溶洞”、“天然地下画廊”。
美哉“画廊”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高,经济效益显著的产业,前景诱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关心支持,更让我们有决心高起点、高标准的把沂水天然地下画廊旅游景区建设好、运作好,实现高层次、高目标的可持续发展。”孙培庆董事长对未来充满信心。
沂水天然地下画廊旅游风景区坐落在沂水县西南方向20公里处的九顶莲花山,进入景区宛若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美不胜收。
“天然地下画廊”中满眼都是数不清的钟乳、石笋,先看珊瑚礁、琉璃瀑、卧虎崖、飞龙峡、龙女望月、鹰击长空的千姿百态。再看天河、冰川、玉峰、石花、石旗、神龟、游龙的惟妙惟肖,108处主要景观将人引入了一个梦幻神秘世界。数道石门将千余米“画廊”自然天成为“北国风光”、“宇宙奇观”、“南国风情”、“海底世界”四幅画卷,令人惊叹。
四幅画卷各具特色,美丽景观令人目不暇接,其中一尊金雕特别引人注目,形成时间距今至少千万年以上,保险公司为其入保,保价为3000万元人民币。
走出“画廊”洞口,沿一条绿色通道,便可进入外观为石房、草屋的古朴建筑,这便是按星级标准规划建设的“怡然居”。它由国际金钥匙组织会员单位、四星级酒店——临沂陶然居大酒店管理,环境幽雅,服务周到,特别是独具沂蒙风味的饭菜和山中的天然绿色食品,让人胃口大开。品山珍美味,看美景如画,听松涛阵阵,尽享人生之乐。这才叫惬意!
沂水“天然地下画廊”只是沂水供电公司多种经营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几经努力和周折,该公司已建成包括沂能公司、泮池天然山泉水厂等在内的十多个多种经营网点。目前,各网点经营红红火火。我们有理由相信,沂水县供电公司在党委一班人的带领下,一定会创造出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