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经历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后,随着外部环境和内生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开始步入换挡期,原有增长动力开始减弱,新的增长动力尚在孕育和形成之中。对此,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已经由生产能力大规模扩张转向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对生产率提升的积极探索将成为顺应大势的长远战略。
人口红利时代已经过去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从2012年起我国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出现绝对下降,2010年至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2900多万,到2050年,我国老龄化率将达30%,人口抚养比相应上升,中国的人口红利将趋于消失。
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口的红利,但是从2004年开始,劳动力数量的下降以及工资的普遍上涨,中国企业开始面临劳动力供给的压力,人口红利对GDP的贡献也逐渐下降。在此情形下,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于能够使相对较少的劳动人口创造出满足老龄化社会需求的社会财富。
据悉,劳动力作为影响企业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自2007年以来已上涨1倍多。此外,作为驱动中国企业成本的另一因素——商品成本也显著增加,中国大宗商品平均价格增长51%。对制造业而言,主要的投入包括大宗商品(原材料、能源)和中间产品(设备、半成品等),服务业的成本则以劳动力和资本成本为主。
事实上,中国政府早已意识到生产率对中国未来经济的重要性。在中国的“十二五”规划(2011-2015)中,最关键的目标就是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以消费为主导和以效率为核心的增长。虽然在以往的五年计划中也曾提到类似的问题,但是现在看来,提高生产率比以往更加紧迫。
在今后的几年中,企业在提高生产率方面将会面临更大压力。相关的产业政策也会发挥调控作用:一方面激励企业提高生产率,另一方面对生产率低下及浪费资源的企业给予警示和处罚。
贝特力探索中前行
作为一家专业生产各类高端包装机械设备的现代制造企业,贝特力不仅在主要产品上能够精益求精,零部件均采用世界名牌产品,更是通过不断的技术个性,一直在行业处于同类产品的领先地位。公司的主要产品有自动数控胶片整平切片机、自动真空吸塑成型机、胶盒包装成型机等包装系列设备。这些产品都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赖。
其实不难发现,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商务以及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兴起,企业在业务的拓展和发展中,正逐步将内部的业务流程和外部的商务活动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从而有效提升企业整体的生产率及核心竞争力。
贝特力认为,作为制造型企业,从技术、设备、工艺等有技术含量的改善着手,提升生产效率,无疑是顺应大势的长远战略选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方式带来了颠覆性、革命性的影响。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实时感知、采集、监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实现生产系统的智能分析和决策优化。制造业互联网化不仅成为一种大趋势,而且如何掌握核心技术,借助网络提高效率,对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日趋深度融合,消费互联网正在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工业化思维正在向互联网思维转变,新业态新模式对传统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这些变化一是由大规模批量生产向大规模定制生产转变;二是由集中生产向网络化异地协同生产转变;三是由传统制造企业向跨界融合企业转变。对我国的传统企业来说,只有抓住机遇,利用互联网推动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驱动生产率增长实现更卓越的绩效,才能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不掉队。
传统制造向服务转型
同时,贝特力一直在寻求制造企业的整体转型,公司推行营销与服务一体化的策略,具有完善的24小时的售后服务,时刻将顾客的利益和需求放在首位。贝特力也始终坚持“创新设计、精益求精、诚信服务、争创极品”的经营理念,将制造业的企业文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标准。因为这些原因,贝特力的产品能够出口海外,远销中北美、东南亚地区。
贝特力通过高效运营,以更优化的流程和实时控制、更透明和合规的管理,更科学的决策来管理好劳动力资源,也是提高效率和生产力的有效办法。生产率的提高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重要因素,拥抱互联网,令传统制造业把握了重生之机;服务转型让传统制造业走上了突围之路;而劳动力用工的改变,通过对员工技能的规划和合理安排,并根据一线实际绩效的准确测度来给予合理的激励,提升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和整体效能,更是让传统制造业在提升劳动生产率方面从内部找到了挖潜之道。企业如在这几方面大刀阔斧积极探索求变,提高竞争力指日可待。
小企业势单力薄,名气不大,牌子不响,如何出人头地?这是所有中小企业老板的“诸葛亮难题”,怎么办?广东圣...
东华只是扎根于常州这片土地上的众多民营纺织企业中的普通一员,但却是这个由外乡人执掌的企业擎起了常州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