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创新营造了发展大环境
1992年,当企业计划投资4500万元建设醋酸项目时,很多人不明白,一个小氮肥厂想搞大化工,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正是在众多议论声中,企业还是坚持上马了基础化工产品。之后,他们又上马了醋酸、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等产品。以上产品的投产,实现了企业由单一化肥向多品种、多系列转变,由无机化工向有机化工转变,走出了小氮肥企业“多种经营、规模发展”之路。
市场如战场,产品销售靠实力。金沂蒙把“科技兴企、质量兴企”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集团成立了总经理挂帅的技术进步领导小组,组建了企业科研开发机构——临沂市化工设计院和化工研究所,形成了公司、技术开发中心、各分厂公司组成的三级科技开发网络,并与清华大学、河北轻工学院等专家教授共同组建课题攻关小组,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为企业常年技术顾问,初步形成了金沂蒙独具一格的科技创新与开发体系。
在实际工作中,金沂蒙采用“花开两朵”技改方案,即引进先进设备和吸收先进技术并举,既提高生产能力,又储备技术实力,做到软件、硬件齐头并进相辅、相成。其自主研发的5000吨/年乙醇脱氢歧化法、生产醋酸乙酯新工艺开发、“用硅石研制人造石英晶体”项目、“固化增殖酵母载体在酒精连续发酵生产中的应用研究”等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在精细化工、有机原料、电子材料等领域的部分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的35%,新产品利润占企业总利润的40%以上。高新技术的运用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为集团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部分产品不仅领先于国内同行企业,而且堵住了国外产品的疯狂进入。企业出口额连年以50%以上的速度递增。
另外,金沂蒙科技创新的又一个先见之明便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此张立省认为,作为一个立足长远发展的企业,就一定要走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子。企业先后投资建设了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污水处理场、水资源闭路循环等项目。这些项目不仅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染。这对社会、对企业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科技创新为金沂蒙营造了一个和谐发展的大环境,创新不仅救活了企业,更壮大了企业。当然,科技创新不能包办一切,毕竟人才是最活跃、最有创造力的因素。
人的创新是源头活水
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调整领导班子、精简管理人员的基础上完成了三项制度改革,制定了30余万字的管理性文件,实现了管理体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营销机制、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工艺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企业先后制订了30余万字的程序化文件,并于1998年10月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企业管理部门按照ISO9000标准要求,结合分公司运行办法,及时修订充实了相关制度、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不断向质量体系外延伸,确保了各项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同样也保证了质量体系有效的运行。这些都与人的创新行为分不开。
因为在生产的各要素中,人是最活跃、最有创造力的因素。如何提高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必须解决好的问题。1997年,企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母子公司、集团发展”的发展方向,通过有限公司、内部股份合作制、租赁经营制等,实现了资产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的发展,建立了“人均占有,因素调节,同基点考核”的健康的运营机制。2002年,企业又按照《公司法》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了法人治理结构,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了企业沿着正确方向快速健康发展。
同一年,公司导入了CIS系统,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向人们灌输企业的管理理念,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素质,使员工的人生目标、工作目标、生活目标融入到企业的销售目标、效益目标、管理目标和发展目标中。
可以说人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因为,企业产品的竞争表现在科技创新,技术的竞争实质是人的竞争,没有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企业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为此,企业把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集团从社会上引进各类专业人才近百名,招揽数百名大中专毕业生,培养造就1200名营销、管理、技术人才。金沂蒙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科学、业务精湛、分布合理、学科齐全的人才队伍,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供了保证。
文化创新塑造了企业的灵魂
以育人为根本,打造企业文化是金沂蒙的另一个创新举措。为了塑造企业的灵魂,企业进行了很多探索性的尝试。功能文化战略、政治文化战略、教育文化战略、制度文化战略、团队文化战略、目标文化战略等百花齐放。
其中目标文化战略最具创新性。其具体做法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激励机制,这既是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凝聚力形成的必要条件。金沂蒙主要实施了5种激励措施:一是组织激励。他们着眼于把员工的心理定势从单纯的机械操作过程中解放出来,明确自己的工作价值和创造价值,活跃他们参与竞争,碰撞外部环境的心灵感应。使员工感到自己的工作有意义、有生机、有活力、有乐趣,从而以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投入到岗位工作中去;二是榜样激励。公司每年都要评出各条战线的先进集体、文明单位以及明星经理、优秀党员、供销标兵、质量标兵、技术革新能手,并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鼓励先进,树立榜样,带领员工争先创优、忠于职守;三是目标激励。用全员认同的价值标准武装员工,把员工个人的人生目标、工作目标、生活目标融入企业销售目标、效益目标、管理目标、发展目标等整体目标之中;四是文体激励。党团、工会等组织利用各种文化、宣传阵地举办各种文艺活动和竞赛,潜移默化地陶冶员工情操,从而树立起良好的个人形象和企业形象;五是利益激励。作为企业员工,创造财富的依托是企业。公司各级员工将自己置身于目标共识、责任共负、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企业利益共同体中, 充分发挥激励效应。
通过系统实施企业文化创新,现今的金沂蒙政治环境健康、工作环境有序、生活环境优美、风气环境纯正。张立省认为:在经济全球化、企业竞争一体化的新时代,集团要向国内外一切先进企业学习,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不断推陈出新,培育出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具有金沂蒙特色的新型企业文化体系和氛围,把充满后劲和活力的金沂蒙带入新境界。
山东金沂蒙集团近几年在国内市场和亚洲市场声名鹊起,化工业界的同行们不得不对它刮目相看。一个原来年产合成氨仅3000吨的小氮肥厂如今已成为中国化工500强,在全国专用化学品50强中列第三,并且已成为山东民营企业100强。企业固定资产由1990年至2004年增长31倍,年产值增长100倍,年利税增长100倍,占地面积增长10倍,员工工资是1990年的50倍。这个企业发展的过程像是一次“核聚变”,聚变的力量来自一系列超常规的创新之举。
山东金沂蒙集团董事长张立省说:“如果我们守着小氮肥厂不搞创新,企业就不会有今天,是创新给了金沂蒙发展的活力和动力。”然而,创新说起来轻松,做起来沉重,一个资金少、技术低、人才缺的小氮肥厂要想在大化工市场分得一杯羹谈何容易!
东华只是扎根于常州这片土地上的众多民营纺织企业中的普通一员,但却是这个由外乡人执掌的企业擎起了常州纺...
自主创新战略已经把创新的地位提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作为身居市场激烈竞争中的企业,也早已深刻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