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资银行加快了在中国的发展和调整步伐。随着外资银行业务的拓展,在我国金融体系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总体而言,外资银行进入必将促进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与完善,有利于吸收更多外资,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加快金融创新及增进社会福利等。
几十年来,大陆银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强。但我国加入WTO后按照开放银行业的承诺,对外资银行在经营业务和设立地域等方面的限制会逐步取消。这将促进银行业服务市场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使中资银行面临激烈的竞争和市场挑战。外资银行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管理、良好的信誉都是大陆银行业目前还不具备的。当然中资银行也拥有不少自身的优势比如遍布全国的营业网点,多年来培育起来的客户基础以及国家信誉的支撑都是外资银行所不能比拟的。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肯定会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整个市场会随着竞争的加剧而迅速扩张,准确的说,不是外资银行的进入引起了中外资银行的竞争,而是外资银行把他们的竞争机制带入了中国银行业。如何迎接这个机遇和挑战,商机稍纵即逝,如果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牢牢抓住这个机遇,很可能就在未来的竞争中永远没有赶超的机会。对于中外资银行业来说,现在都面临着这样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对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并对有关政策环境、战略应对等进行本土化的研究。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经过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满足从事中外贸易的洋行在华买卖货物时需要金融调度的需求,而在鸦片战争时期发展起来的外资银行。如:丽如银行、西印度银行等;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1979 年开始允许外国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代表处拉开了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序幕;第三阶段:1981—1989年开始引进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的试点工作。允许外资银行在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设立营业性机构。同时开始进行对外资金融机构管理的初步立法工作;第四阶段:1990—1993年外资金融机构引进范围规模的进一步扩大。1990年8月,增加上海作为除经济特区以外获准引进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的沿海开放城市。1992年又新增大连、天津、青岛、南京、宁波、福州、广州7个城市允许引进营业性外资银行机构;第五阶段:开放地域扩大到内陆城市。1994年8月和1995年初,国务院批准将可以引进营业性外资银行机构的城市扩大到北京、石家庄、武汉、西安、成都、重庆、杭州、合肥、沈阳、苏州和昆明等11个内陆中心城市。1999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分支机构的城市地域限制;第六阶段:对外资银行开放本币业务。1996年12月和1998年8月先后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和深圳经济特区试点办理人民币业务。1999年8月,将上海、深圳外资银行试点办理人民币业务的范围扩大到所在地的临近省区;第七阶段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外资银行业的开放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
截至2005年10月末,共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71家外国银行在中国设立了238家营业性机构。外资银行在华资产总额为845亿美元,占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2%左右,外资银行在华外汇贷款总额占我国金融机构外汇贷款总额的20%左右。在华经营的外资银行机构中,已有138家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15家获准开办网上银行业务,41家获准从事衍生产品交易业务,5家外国银行分行获准开办QFII托管业务。除营业性机构外,另有40个国家和地区的173家银行在我国23个城市开设了238家代表处。众多国外银行机构以竞争与合作的形式进入我国成为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资银行在我国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状况持续转好。以上海市为例,截止到2005年3月底,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3423.4亿元,同比增长了38.4%,占市场总额的12.8%,上升了2.2个百分点;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1659亿元,同比增速达到50%以上,占上海市贷款市场总额的10.6%。1—3月份,外资银行实现经营利润10.7亿元, 同比增长46.8%。
由于在国内长期经营中形成的相对广泛的分支机构网络、雄厚的客户基础以及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熟悉程度,因此 相对外资银行而言,中资银行有着独特的优势。这就使得以参股方式与中资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成为外资银行在我国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5年10月末,已有19家境外投资者入股16家中资银行,外资投资金额已超过165亿美元,占国内银行总资本的15%左右。外资银行首先以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参股的目标对象。随着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国有商业银行也将逐渐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有实力的外资银行的参股对象。同时,外资银行的参股比例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以争取更多的控制权及对银行未来发展的话语权。
到今年底,即中国加入WTO第5年以后,中国将取消所有现存的对外资银行所有权、经营和设立形式,包括对分支机构和许可证发放进行限制的非审慎措施。也就是说,外资银行将面临有史以来最公平的市场环境。外资银行将如何利用这一优势,我们看到,外资银行的战略主要有:第一,利用与我国长期的历史渊源拓展在华市场的策略;第二,追随本国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直接投资进入和拓展我国市场的策略;第三,参股国内金融机构,直接利用国内金融机构遍布在全国的网点的策略;第四,吸引优质客户、高端客户的策略;第五,吸收国内银行中优秀业务员的策略;第六,金融创新,开辟新的高利润的市场空间的策略。
这些策略无疑是外资银行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而另一方面,也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