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企业家在解释自己的创业路程时,爱用“博弈”这个动词来表示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是何等的惊心动魄、波澜壮阔。而事实上,博弈又跟游戏一样有其不变的规则,核心就是实力的较量。
每个人拿什么奉献给社会,其实就是这个人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展示自己的实力!对任何人来说,行为本身都是一种回答。
谭国俊绝对是那种卖菜也要卖出精神的人。他的血管里一直流淌着一种激情——为这个社会和时代与自己博弈。不许惰性生存。
早年间他到北京出差时看到那么多的外国车就很不舒服。别人要是看到了也许会想,但也就想想罢了。但他不是。他一定把这个思想转化为行为——我就不信外国的技术中国人学不来。汽车他制造不了,但他专业涉及的矿业“提升机”他熟悉。10年前,中国的 “提升机”都是外国货,一台就是800多万。于是他就毫不犹豫地开始攻关这个项目。
在矿山,他是矿长们最喜欢的教授、科学家。因为他一到矿山,就是带着必须解决问题的决心。对吃喝问题从来没有过分要求。
在企业,他是员工们敬重的老板。在他极其简洁的几平方米董事长办公室,惟一奢侈的摆设就是我们透过玻璃看到的红墙上爬着的一株藤。那升腾的感觉跟这个在大学校区成长的大公司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一点也不影响他的大厦图板宏伟的立在墙上。就是在这个小小的办公室里,10年时间,中矿传动的技术和产品为全国近百家企业节约了几千万。
在学校,他是学生们爱戴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为了一次次的攻关,他只要不出差,几乎每天都待在实验室到深夜。10年,很少休过周末。
采访谭国俊的时间里,他几次陷入回忆而长久的沉默。这很符合他作为一个学者型企业家的风格。在一个学生博士论文通过的晚上,他很激动。他对学生强调:“我们学校和企业都希望培养出社会、企业、国家传统行业都需要的人才。你们比我优秀我才不愧为你们的导师。手把手的时间毕竟有限,更多的是靠你们自己得到胜利。”
他在唱一首很普通的歌时也显得比一般人投入,但豪无表演的做作。但表象的天真掩饰不了其强悍的心态——敏感、激情、投入。既没有某种学者那样的拘谨,也没有某种企业家的刚烈,更没有某种财富者那样的骄横。这只有懂得把握、懂得释放、懂得奉献、懂得大与小关系的人才能够做到。
做企业家,有的人靠气魄主导乾坤,有的人以智慧夺人。作为一个有10年历史的高科技企业领导者,谭国俊至今还是愿意承认自己是个教授而不是企业家。这如同他多年为了自己的技术成果能够转成产品,真正的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忠诚也是来自于他的心性一样,我们真的敬佩和理解。
《读者》中读到一个故事让我想到了他。文章中一个科学家强调说,“给社会一面镜子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看到镜子的人多了,愿意为社会奉献、为未来负责的人也就多了,同时也为自己开辟着财富的源泉。
我跟他聊起曙光集团的技术创新经验和10年创新之路时,同为博士企业家的他说,他很认同“蝴蝶效应”。这些年来一直坚持走技术创新之路,就是时时刻刻都想着民族的利益。这不禁让记者想起一首外国民谣:“丢失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踢铁;坏了一只踢子,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采访结束时,他还是一遍又一遍地对记者说:我还是要不断的对员工和学生强调,为未来负责,创新意识绝不能丢。只有自主创新才有出路。尤其是我们赶上了好机遇。
哲学家说,在时光之河的淘洗中,真理从不爽约,只有对未来负责的人,未来才会向他们致敬。
让蝴蝶在正确的地方以正确的方式扇动翅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