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场席卷全球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正向我国企业走来,它对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今年以来,一些跨国公司纷纷对供应链上的企业实施社会责任标准认证,并使之成为国际贸易的前提和条件,对我国企业影响巨大。为提高企业对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标准的认识,帮助企业建立风险防范管理体系,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以下简称“中国企联”)主办,国际劳工组织、国际雇主组织协办的“第二届中国雇主论坛”23日在北京召开。中国企联常务副会长张彦宁,中国企联执行副会长兼理事长陈兰通,中国企联副会长、中石化总裁王基铭,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甘智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司司长邱小平,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室副主任陈国卫,中华全国总工会集体合同部张大起,国际雇主组织副总干事布兰特·威尔顿,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副局长王纪元以及来自政府部门、学术机构、跨国企业、国内企业以及新闻媒介的代表150余人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企联副理事长陈英主持,中国企联常务副理事长尹援平、副理事长胡新欣、张戎出席了论坛。
陈兰通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是时代对企业家提出的要求。陈兰通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机遇,也承受着激烈国际竞争的压力。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学习和运用国际规则和惯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迅速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陈兰通强调,进入新世纪后,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和信息网络化,正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快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但其负面影响也日趋明显,贫富差距加大、失业人员增多、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社会责任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尽管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民众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改善,但在部分地区和一些企业,劳动者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还处于贫困状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仍很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理念已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成本、质量、供货期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商业道德、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一个真正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必须遵守国家法律、重视社会公德、坚持诚信经营,否则是难以持续发展的。增强社会责任感是社会发展对企业和企业家的要求,也是提高企业地位和形象、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和成功的核心战略。因此,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在全世界正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联合国机构、国际劳工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正在加紧合作,制定共同价值观和原则,目的是促成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认识自己对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应该承担的责任。过去企业成功的标准是利润,今天企业成功的标准则是需要更多的关注社会责任。企业的行为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社会的需要,造福社会、造福用户。
陈兰通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社会的进步,都有赖于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增强。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1%,石油储量只占世界的1.8%铁矿石不足世界的9%中国GDP只占世界的三十分之一左右但2003年钢材消耗量已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水泥占世界的二分之一煤炭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发电量占世界的13%现有的资源难以支撑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我国的环境更难以支撑当前这种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生产方式。近28%国土已荒漠化,6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空气水质污染局部改善但总体仍在恶化。这就需要全社会特别是企业界关注资源的保护,关注环境的保护,关注劳工权益的保护,即要关注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中国企业素有“为商之道首先在于为人”、重义轻利、生财有道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高尚价值观。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在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同时,要在尊重人权、遵守劳工标准、保护劳动者权益、环境保护、诚信商誉、提高就业水平、热心公益事业和促进社区稳定等方面,都应尽到自己的责任。
本次论坛以“社会责任与企业风险管理”为主题,全面介绍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最新政策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认证实践以及国外相关经验,指导企业在社会责任运动中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为企业成功的规避风险提供了帮助。本次论坛期间代表们将就企业社会责任认证的最新研究成果、企业社会责任与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如何应对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认证、企业社会责任认证实践及应对策略、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诚信、企业社会责任与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管理等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来自全国企联系统的代表在论坛期间还召开了“全国企联系统雇主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