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艺术资本>> 艺术资本报道>> 正文

张同庆——“盛世中国”书画界最具贡献人物献礼建国65周年

企业报道  2014-07-28 17:55:11 阅读:
核心提示:张同庆,男,1958年出生,汉族,河南省商丘市人,大专学历,现为郑州铁路局美协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张同庆

张同庆

  张同庆,男,1958年出生,汉族,河南省商丘市人,大专学历,现为郑州铁路局美协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张同庆先生自小喜爱绘画艺术,对牡丹的描绘更是情有独钟,但因生活需要,将绘画暂时搁置,做了一名朴实的铁路工人。张同庆先生性格坚毅、志向长远,经过下乡、部队生活锤炼的他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面对生产上的难题,不断向书本、老师、同事求教,刻苦钻研,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生产技术上的难关,多次获得荣誉称号。

  工作上的不断进步,丰富了张同庆先生的人生阅历,开阔了眼界,在丰富车间文化氛围的过程中,更让他深刻的艺术文化的“含金量”。在参加工作三十多年后,张同庆先生毅然拾起画笔,圆了自己小时候的“牡丹梦”。

  永不服输的性格让张同庆放弃了休息时间,不断的向书本学习、临摹名画、向名家讨教,并利用有限的闲暇时间参观画展,在洛阳、济南、菏泽等地近距离观察牡丹,边学边画,终于做到了从开始的难以下笔到后来的惟妙惟肖。

  张同庆画笔雄劲有力,笔墨流畅,收放如心,画面华美,更有一种质朴感从他笔下的牡丹中扑面而来。张同庆先生追求完美,为了将牡丹的高贵、华美很好的融入画中,曾不厌其烦的将一幅画临摹百遍,直至找到自己心中那丝微妙的感觉。

  张同庆先生选择表现牡丹的题材与视角没有禁忌,多角度的绘画思路使得牡丹的立体感跃然纸上,让他的牡丹花韵味无穷。或华贵雍容,或娇姿欲滴,经他之手,既丰富了牡丹画的层次内涵,又深化了画面的美妙意境。

  张同庆的牡丹花题材丰富、形态逼真,从姿态到色彩,从枝叶到锦簇,每一幅画作品定位准确,构思巧妙。在题名落款时不拘泥于传统词汇,总是能够使得画意与落款相得益彰。张同庆在用笔上注重力度与气势,从画中透露出一种节奏美和动态美,让人一眼就会发现线条的刚柔并济、轻重交融。在用墨上,他善用没骨法点写花朵与叶片,趁未干时用墨或色以线勾写,充分发挥出宣纸上墨色相互渗化的作用,使墨彩润泽,变化多姿,达到色彩斑斓的艺术效果。

  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他的作品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香港日报》、《市场信息报》、《人民铁道报》、《艺术中国》等诸多重量级新闻杂志上相继发表,并被收录在《大川杯—全国首届国花绘画大赛作品集》以及全国三年制高专学前教师教育教材---《美术基础》中。先后参加全国及地方各种大赛,并获得诸多奖项:作品《花开时节动京城》,在全国十二届庐山杯及首届井冈山杯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墨宝》在“毛泽东——不落的太阳”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暨首届西柏坡杯国际华人书画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4年1月11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张同庆先生被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书画委员会授予“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奖牌。

  近年来,张同庆先生的牡丹画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与收藏,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来自美国、韩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国的国际友人纷纷向其求要墨宝并予以深藏。

张同庆作品1

张同庆作品1

张同庆作品2

张同庆作品2

张同庆作品3

张同庆作品3

更多专题
志存高远 追求卓越

我常常和同志们讲,要享受工作。一位退休的老同志来信告诉我,对这一提法很有感触,很受启发。享受工作并不...

千条银线走万家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电网企业作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特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