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新植林木树种结构日益优化,桉树比例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
连日来,记者在广西采访时发现,新栽林木中“眼”熟能详的桉树少了,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久别重逢的乡土树种、初见乍识的珍贵树种和摇钱招财的特色经济林。
这一变化得益于广西林业部门积极调整树种结构。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厅长、党组书记陈秋华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全区新植乡土树种、珍贵树种、经济林与桉树的比例从6∶4变成7∶3,反映出树种结构调整力度之大,广西森林已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统计显示:上半年,全区山上造林415万亩,已经超额16%完成年度任务;在人工造林和林木更新面积中,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和经济林面积超过70%;桉树面积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0多万亩,比例从40%左右降至30%以下。
广西是我国桉树种植第一大省区。近10年来,广西桉树人工林发展快速,年均新增200万亩左右,桉树面积、生长量、蓄积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有“世界桉树看巴西,中国桉树看广西”的说法。目前,广西桉树人工林面积达到3000万亩,占全国桉树总面积的一半;桉树活立木蓄积量9000多万立方米,占森林总蓄积量的14%。
陈秋华厅长说,通过大力发展人工林特别是速生丰产用材林,广西林产工业迅速发展壮大,这为缓解南方乃至全国木材供需矛盾、保障国家木材安全,推动我国林浆纸一体化作出了贡献。但大面积发展人工林,也出现树种单一、结构单薄等现象,导致森林生态功能不够强、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抵抗病虫害能力弱等问题。
2011年,林业厅制定出台《关于科学发展桉树速生丰产用材林的意见》,为桉树种植划定“禁区”,要求速生桉重点在桂南地区和丘陵地区发展,控制在桂北和坡度25度以上的山地发展。主要布局在红水河、西江以南地区,不在气温较低和高海拔的山区种植,严禁在公益林区特别是水源涵养林区等重要生态区域种植短轮伐期的桉树工业原料林。
陈秋华厅长表示,今年植树造林十分注重政策引导和造林作业设计的审核把关,将营造乡土树种、珍贵树种混交林的比例从上年度的30%以上提高到80%以上,大幅度减少纯林特别是桉树纯林面积比例。新造“速丰林”也一举改变“速丰桉”主导的格局,转向速丰松、速丰杉、速丰乡土树种、速丰珍贵树种等多树种竞相发展,培育目标从中小径材为主向增加中大径材比重转变。同时,在14个市主要交通干线两旁、风景区周边、重要村屯、重要城镇,实施“五+五”花化彩化美化广西大行动试点示范2万亩,以适宜本地种植的5个主打树种为主,为明年全面启动大行动探索经验。今后,全区林业部门将继续大力调整树种结构,培育树种丰富、结构优化的多功能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