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于1994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改制成为一家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10年来,镇海炼化公司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从源头、机制、民主管理等方面入手,适应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不断改进发挥作用的方式,保证了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体做法是:
一、抓源头,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把好培养提拔关。公司党委建立了领导干部后备队伍,明确规定提拔各级领导干部原则上应从后备干部中挑选。每年在全面考察了解的基础上,对后备干部队伍进行滚动调整,不断优化后备干部队伍。1985年以来,公司党委依托公司党校、干部学校这块主阵地,坚持每年举办两期马列主义培训班,对后备干部进行为期2个半月的思想作用、理论素养和管理知识的脱产系统培训。镇海炼化公司还制订了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交流等规定,对拟提拔的领导干部进行任前公示,实行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有计划地实施干部交流,确保了领导干部队伍的入口质量。二是把好学习教育关。公司党委坚持把领导干部作为教育的第一对象,通过中心组理论学习、党政班子读书会、联合办班、集中轮训、短期培训等形式,通过开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从政十德”、“学理论、学党纪、学法规”等主题教育活动,锤炼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不断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同时,还组织领导干部及其家属、“窗口”岗位人员开展案例剖析教育,用身边的人和事来教育干部,起到了较好的警示作用。每次领导干部调整之后,公司纪委会同组织干部部门及时进行廉政谈话,打好“预防针”。三是把好管理考核关。每年年底,公司党政按照“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采用主管领导和职工代表上下结合考核、定性和定量结合考核的办法,对领导干部进行认真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职务晋升、降免、奖惩和交流的重要依据,起到了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作用。
二、抓机制,提高企业监管能力
一是完善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的机制。公司党委建立完善了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班子依法行使职权,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公司党委委员绝大部分进入董事会、监事会任职,从而有利于把党委的意图体现到生产经营和内部改革的重大决策之中。公司党委建立了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制度,凡是有关企业发展规划、固定资产投资、生产经营、内部改革、人事任免等重要决策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坚持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二是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公司党政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本单位特点的党风廉政制度,制定了《关于实行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考核办法》、《关于在二级单位党政“一把手”中试行党风廉政责任述职报告制度的实施办法》、《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规定》等制度,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使领导干部的权力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有关部门和单位还制定了《物资采购管理实施细则》、《工程招投标管理实施细则》、《“窗口”岗位工作人员守则》等制度,定期开展廉政巡视和审计工作。三是推进效能监察工作。2000年以来,公司党政积极探索新的监督途径,针对管理中容易出现问题的重要环节开展效能监察工作。
三、抓民主管理,依靠职工群众办好企业
一是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在职工民主管理中的主渠道作用。公司党委认真落实《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建立了公司、二级单位、车间、班组四级民主管理体系。公司职工代表大会设立了生活福利、提案工作和民主评议干部3个委员会。公司每年召开两次职代会,听取审计总经理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及其他重要事项,对公司生产经营建设的重要决策和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内容进行审议表决,广泛听取职工意见,把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权力落到实处。同时,还按规定把公益金、福利费和业务招待费的使用情况提交职代会审议。二是实行厂务公开,使企业的决策透明化、公开化。公司党政把厂务公开作为职工代表大会职能延伸的一个重要形式,公司、二级单位都建立了厂务公开制度,形成了一套“制度落实、管理规范、方式多样、群众参与”的运作程序,通过简报、网络和公开栏等形式,把企业的生产经营、固定资产投资、财务状况、改革发展等重大问题告诉给职工,提高了企业管理的透明度。三是拓宽信息渠道,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一方面,通过处级干部会、生产经营调度会、政工例会等会议,把上级和公司的政策、措施和生产经营情况等层层传达到基层;另一方面,发挥电视、网络和宣传简报等媒体在信息传递中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