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水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朱武森是中国企业家协会和江西省企业家协会会员。自1986年担任公司经理至今,带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位深孚众望、具有强烈创新进取精神的企业领导,8次荣获“江西省优秀厂长(经理)”称号,9次荣获“九江市优秀厂长(经理)”称号。他团结和带领公司员工,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创新管理,以改革为动力、以财务经营管理为中心,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保持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和多项改革举措的平稳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公司荣获两届省级文明单位,连续7年荣获“江西省优秀企业”,多次被评为九江市、县综合先进单位和先进基层党组织,2003年荣获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西省电力公司“一流县供电企业”称号。
立足长远谋发展
修水县地处赣西北边陲,上个世纪80年代,县电网仅靠地方小水电站供电,丰、枯、余、缺矛盾十分突出,枯水期经常拉闸限电,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朱武森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积极争取资金,仅用一年时间完成了修水——武宁110KV输变电工程建设,县网并入华中电网运行,从此永远结束了修水电网封闭运行的历史。随后又兵不解甲,先后完成了东电西送工程、香炉山送变电工程和黄沙、黄港35KV输变电工程建设。进入新世纪,电网建设全面提速,完成了投资近1.5亿元的农网改造、110KV变电站改造和县电网调度中心建设,县网架构已经形成,拥有110KV变电站2座、35KV变电站13座、主变容量5.15万KVA,县网调度通信系统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从根本上缓解了县网供电“瓶颈”状况,供、用电水平和供电质量大幅度提高。供、用电量的增长,有力地拉动了用电需求,不仅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支撑,还为减轻农民负担办了实事。2003年7月1日实现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价后,每年为农民减轻电费负担2400万元。
“机遇垂青有准备的智者”。就在电网建设快速推进的同时,朱武森又瞄准了新的发展机遇,创办了汇能电业、汇能电力工程和汇能兴业3家股份制民营企业,从事小水电开发和电力工程建设,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公司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以人为本强队伍
供电公司员工大多分布在全县36个乡镇供电所和15个变电站工作,服务人口78万人。为把员工思想统一起来,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朱武森把企业文化作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载体,以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发展型企业为目标,弘扬“团结、进取、实干、创新”的企业精神。
一是用宏伟目标激励人,朱武森先后主持制订和实施了3个五年计划,勾画了公司的美好前景,激发了员工自强不息、攀登不止的进取精神;二是用科学机制凝聚人,他首倡荣誉档案管理制度,把职工获得的荣誉与个人工资晋级、奖金、住房分配、入党入团、干部选任等紧密挂钩,营造了人争先进、事创一流的企业氛围;三是树立正气、培养典型、注重员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员工纪律约束和法律法规学习,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做到奖惩分明,增强了员工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四是以教育培训造就人,采取外委内培的方式,坚持实行新职工进厂必考、全体职工每年双考(应知应会考试)的制度,形成了浓厚的学习风气。近年来,先后有82人取得了中专毕业以上文凭(内大专毕业以上36名,其中本科毕业2名、在职研究生毕业1名),为职工岗位成才构筑了平台;五是以活跃的文化生活陶冶人。公司有较为齐全的文体活动场地和设施,职工篮球、乒乓球、老年门球、太极拳和文艺、书画、棋类等活动的开展,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公司曾被授予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科学的机制、严格的管理、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公司员工锻造成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无论是数九寒冬,还是盛夏酷暑;无论是众志成城的抗洪战场,还是生死攸关的抗击“非典”战役,公司员工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展示了良好的队伍形象。
夯实基础严管理
“管理是生产力,管理出效益”,这是朱武森的口头禅。作为全省“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获得单位的领头人,他有先人一筹的决策能力。走上步、看下步,工作既有长计划又有短安排,年年有新道道,体现了鲜明的特色。
一是坚持方针目标管理。适时制订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实施经济责任制考核,使各单位、各岗位员工的工作目标明晰,责、权、利明确,依据考核结果严格兑现奖惩。
二是抓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公司根据企业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制订管理标准17大类46项、工作标准9大类110项、技术标准8大类152项,制订和实施各类管理制度204个,使内部各项管理工作实现了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三是狠抓基础管理工作。在安全管理上,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管理网络和行政一把手为主要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在经营管理上,实施“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客户消费并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营销战略,紧抓节能降耗这个关键点,实行企业内部模拟市场核算;在财务管理上,突出其中心地位,一方面,加强预算和成本管理,年初编制年度预算,进行财务预测,将预算指标和可控成本分解到二级单位、部门,实行责任控制,归口管理,年终考核;另一方面,加强资金管理,通过每月财务分析,规范资金运作,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总体分析和评价,为公司决策提供参考;再则是搞好每月一次对经济运行指标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对各项经济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确保各项经营目标全面完成。
四是狠抓落实。朱武森作风深入,工作要求严格,除亲自主持有关经济分析会和责任考核外,还切实加强行政督察的权威性和工作力度,要求所有工作行为都达到规范化要求、所有管理工作都形成闭环、所有工作过程都处于受控在控状态。严细的管理,成为公司的优良传统,也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然途径。公司1989年就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全国小水电优秀县电网,供售电量每年以两位数的幅度递增,成为江西省农电“十强”企业和修水县“利税大户”。
锐意改革活机制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供电企业人员包袱重、经营压力大的问题愈益显现出来。尤其是实现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价后,供电公司面临严峻的经营困难和压力,朱武森和一班人锐意改革,激活企业生机和活力。首先,按精干高效的原则,撤消二级管理机构,按“大部制,扁平化”模式设立职能机构,减少管理层次,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在人事管理上,坚持三定(定岗、定员、定责),人员优化组合,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中层干部一律竞聘上岗,严格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在此基础上,2003年又全面推行“三改(农网改造、企业改组、“三制”改革)、“八创”(发展创业、队伍创精、管理创新、技术创先、服务创优、经营创效、员工创收、公司创牌)战略,实行人力和资源优化整合,从主业分流105名职工和10名中层干部从事多种经营,汇能电业公司所开发的水电站全部建成后,公司员工拥有股权的装机10570KW,年发电量可达4055万Kwh;电力工程施工和车辆运营、文印等经营也取得了良好的回报。主辅业并举、创业分流、发展分流,为公司做大做强提供了物质基础。
提升素质树形象
朱武森从事电业工作30余年,他把个人命运与企业的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艰苦创业、恪尽职守。他作风民主、严于律己,注意发挥集体智慧,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他奉公敬业,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计较个人名利和得失;他清正廉洁,顾全大局,得到了公司员工的衷心拥戴;他注意自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曾先后参加过江西高校出版社《农村水电站和变电站运行管理》教材的编写,合作编著了《电力事故法律责任》一书。他还十分关心职工和社会弱势群体,经常深入基层单位走访一线职工,多次发起并慷慨解囊资助“希望工程”,帮助辍学儿童恢复学业。他的过人才干、敬业精神和人格力量为公司干部职工所折服,也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多次获得省、市、县的荣誉称号,并光荣当选为中共九江市第六届党代表、九江市十一届人大代表和县十二届政协常委。
背景资料
植根于赣西北革命老区红土地的修水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是江西省电力公司和修水县人民政府共同出资组建的国有企业,有员工860人,承担着全县17万户、78万人口的供用电管理。下辖4个生产经营机构、2个110千伏变电站、13个35千伏以上变电站、36个乡镇供电所,拥有固定资产1.5亿元。公司在上级正确领导和广大客户的理解、支持下,全体员工发扬“团结、进取、实干、创新”的企业精神,与时俱进、善谋实干,2003年完成售电量超过1.3亿千瓦时,实现利税750万元,实现了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公司连续7年获得“江西省优秀企业”荣誉称号,并跻身江西省农电十强企业,2003年又荣获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状和“讲诚信、守承诺”先进单位。公司将继续遵循“人民电业为人民”的行业宗旨,竭诚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