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行业新闻>> 正文

厂商渠道之争漫硝烟

企业报道  2014-07-25 09:01:32 阅读:
核心提示:在一个产业链中既有原材料、配件的上游供应企业,也有产品的制造企业,还有下游的流通企业。按常理,不论是上游企业、中游企业,还是下游企业,都是一个利益的共同体

  在一个产业链中既有原材料、配件的上游供应企业,也有产品的制造企业,还有下游的流通企业。按常理,不论是上游企业、中游企业,还是下游企业,都是一个利益的共同体,离开哪一部分都不会独善其身。既然如此,家电的制造企业与新兴的流通企业为什么还会口水战不断,有时甚至到了反目的程度呢?

  其实,厂商博弈的背后是渠道控制权的争夺。现在谁掌握了渠道控制权,谁就在行业价值链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谁就有可能谋取行业的话语权,从而攫取长远的利益。

  在厂商的博弈当中,目前家电连锁之所以能够占据主导地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在家电领域,几乎主要的产业都处于严重的产能过剩状态。以空调产业为例,国内前10名的厂家的产能起码在6000万台以上,而国内的市场容量在2006年度也仅为2400万台左右,整个全球市场的容量不过也就在5600台上下。产能过剩使得制造企业们不得不放下尊驾,寄希望于强势流通企业与自己合作,从而使自己的产能得到最大释放。

  另一方面,家电连锁凭借其强大的分销能力,在厂商关系中处于强势地位。由于新兴家电连锁占据了一级市场的主导地位,很多制造企业根本无法与其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在家电连锁企业强大的分销能力面前,厂家权衡利弊不得以只能屈从摆布。

  事实上,在家电连锁的不平等的合作面前,很多厂家已经开始考虑自建渠道,以期摆脱在渠道上受制于人的局面。格力不必说,在两年前就与家电连锁公开掰手腕。近期包括美的、格兰仕等均对渠道配置进行了创新或调整。2006冷冻年度,美的空调就已经开始着手在各地建立销售公司,截止到目前,美的已经在中山、上海、杭州建立了3家合资公司。而格兰仕在2006冷冻年度也已尝试在河北、杭州、湖南等省和地区成立了销售公司。据反映,这些地区成立销售公司后,销售额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建立专卖店也成为各主流空调厂家探索把控渠道的一种方式。格兰仕表示将在二、三、四级市场确定1000个品牌根据地,建立1000个品牌专营店;美的也曾表示计划用一年时间在全国一级城市建100家4S店;而志高空调也表示出要共建专卖店的欲望。

  面对厂家在渠道模式上的积极探索,家电连锁的态度也有微妙的变化。苏宁电器孙卫民在很多场合宣称,“渠道和厂家之间的关系就是‘天然盟友’关系。”为了缓和与供应商之间的紧张关系,国美电器黄光裕于8月11日晚间,在京约见了全球近百家家电供应商的代表,抛出了现金采购、定制包销、压缩物流等一系列所谓“双赢”措施。

  态度转变往往是观念转变的外在表现。在以往厂家与家电大连锁的博弈中,受伤的总是厂家。但是物极必反,当厂家不堪忍受欲自建渠道之时,反倒是厂商关系到了一个转折的关头。毕竟经过国内家电行业的洗牌,生存下来的品牌已经不多,如果厂家不堪家电连锁企业的盘剥,真的大规模自建渠道的话,家电连锁还卖谁的产品呢?在社会分工日趋细化的时代,不论是厂商谁包揽整个产业链都是不现实的,平等合作则双赢,分道扬镳对谁都没有好处。目前出现的家电连锁主动向厂家示好,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更多专题
人生不断有起点

当我从自家存款中拿出2万元交给华亭家园的房东时,当我在那一纸房屋租赁合同上签上我的名字时,就知道一切...

到达曙光之巅

曙光已经登上了国产服务器第一品牌的舞台。历军表示,这一不同寻常的变化,是曙光专注高性能服务器研发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