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时代互换“风格”企业家

企业报道  2014-07-24 14:21:20 阅读:

  有专业人士把中国跨海出去的企业叫“出海人”。当渐渐成长起来、壮大的中国企业已经不满足单纯的贸易和“给别人打工”的世界工厂模式时,企业家们也不情愿去当历史罪人——拒绝来自世界其它国家的资源、资本、市场和利润。

  当跨国公司在中国都加大筹码之时,中国企业也在同他们同场竞技中长大、扬帆出海了。前景虽然经常遭到质疑,但扬帆者的姿态已经表明:只有乘风破浪前进才是时代的勇者。也许,中国第一批世界级企业家就在他们中诞生!

  企业家们已经不愿再谈“头脑风暴”这个词汇了。因为过去的经验告诉他们,风暴刮过后也许还是回复往日的平静,而真正的交流是要事后反思的、行动的、相互监督的。

  “决胜中国——未来黄金十年”中外企业家论坛就采用了这样的风格——轻松、愉快、积极、透明。中外企业家敞开心灵,相互交流着各自对世界和中国经济走向等问题的分析和见解。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

  联想的心不再“空空荡荡”

  柳传志的发言是媒体们等了好久的了,因为由他选择的两个接班人去年的表现均不如人意。柳传志承认:联想头10年还是取得了很不错的业绩,占到市场份额的20%,有30亿元的营业额。2003年后,市场营业额的乏力是自己造成的。外企开始发力了、发威了,“兔子”真的跑起来了,联想这个“龟”就现出了原形。联想在10年前的环境中可以说是享受了一些待遇,加上自己能喊“不公平”,给自己找条件,努力适应海外市场,早早上了管理软件,才既甩下了同行企业也让那些“捆着”的兔子的速度变慢了。柳传志因此还强调了一点,上市公司的脚步是不能停的,股东老是让你的股价涨啊涨的,而且是持续涨。

  “我们在中国要涨到100亿元是不可能的,那么就想到了两条腿走路。但是在横的领域里,由于吨位的不匹配,我们不能高举高打,不能进军电信业,风险太大;小的领域门槛不高,但是又解决不了吨位的问题,结果是资源能力不够分配。而PC主业又受到了强力的攻击。这就是多元化的难处。”

  行业人士知道,联想在纵的一面也遇到了问题,那就是品牌问题。“我们也慢慢的认识到,这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几十亿元港币就能打造出来的,还涉及人才的问题。光靠自己积累肯定不行,还有业务的整合和文化的整合。”柳传志也总结道。

  记者注意到,在此前为长江商学院教授、经济学家曾鸣《略胜一筹》一书写序时,柳传志就说过:肯定要过河去,但是造桥过还是造船过,还是游水过?“大赌能大赢”、“大舍也能大得”,这是个战略问题。联想在知道自己有了问题时及时稳住阵脚进行了布局调整,所以没有出现崩溃散架。这得易于多年苦练的管理内功。

  目前,有很多专家认同这样的事实:走收购、合并之路的企业成功的也就在40%。基于此现象和观点,柳传志坦言:“走这条路我也很紧张,好在我们在管理方面有很好的基础,又有一个好的班子,这样就坚定了信心,重新开拓。相信我们不出半年,新的局面会打开。”

  对于许多消费者对其品牌的失望和不信任,柳传志坚定的重申,“我们10年后一定进军世界500强。不仅大而且要强。”

  他的话对于那些正在想着扩张的企业也许是有警示作用的。

  因为,很多企业在未来10年是胜与败,很大程度取决于目前企业家们的战略判断。在新的生存环境下如何获得下一轮发展,是当前中国本土企业所面临的生死挑战。

  “只有对比才能找到差距。”柳传志真诚地表示。

  TCL集团董事长兼CEO李东生:

  抢技术、抢人才不能是空话

  李东生是以成功者的姿态作主题演讲的。被人称为老套的观点是“大不一定强,不大不一定不强”。但他说自己企业也有走麦城的真心话时还是得了掌声。他透露说:TCL在到国外打市场时也是有18个月亏损的。有的人要撤资。但最终我们还是咬着牙挺住了。这是我们做家电企业必须付出的代价。因为中国的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外企又有那么强大的势头。有时,风险大机遇也大。现在不面对将来也得去面对。18个月后我们盈利了,高兴之时自己写了一篇题为《屡败屡战》的文章。特定时期,只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决心才能有胜出的可能。现在,TCL在国外的销售额远远大于国内。回报是非常好的。“企业家要有勃勃的雄心进军世界市场才不负今天的社会责任。”

  李东生还谈到了较为敏感的体制问题,这让人们猜测可能跟前一段时间香港大学教授郎咸平对他及企业的评判有关。

  他希望得到政府更大的支持,同时也诚恳的表示,外企好的东西一定要早早的学习。他强调,几次去韩国考察,三星太让人震憾了。

  “三星今年拥有的知识产权已接近了美国。如果TCL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不能拥有世界行业的核心技术,那么也将被市场无情的淘汰。”

  企业家们都明确:目前跨国公司最强大的优势就是技术优势。而中国大部分企业很难几年就学得来。“尤其是我们目前对人才的激励体制十分不健全,吸引力难以超过跨国公司。谁都知道,中国市场拼人才的高峰很快就要到来,那时,我们中国的企业拿什么跟人家拼?我们今年3月在珠三角地区抢了大批的行业人才,他们将是我们的后盾。三星这10年悄悄地壮大着自己的科研队伍,所以能做到引导世界手机潮流,压过了很多欧美的国际大牌。因此,重视人才绝不是空话。”

  首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光:

  企业一元化肯定死得更快

  刘晓光是2004年中国国有企业里风头正劲的人物,每到一个场合都是媒体抢手的对象。他说他十分仔细地研究了今天要表述的观点,他还拿出了讲话稿给记者们看。

  两年前在一次采访中他就对记者强调:首创必须靠两条腿走路。那时的首创还没有上市。

  “谁不想专业化?谁不想在专业化上做大做强?像沃尔玛一样?但中国的历史不是美国的历史。中国的经济史也不是美国的经济史,首创当前就一个大酒店。那么多国有企业的员工眼巴巴地看着你,要致富。不是想活下去吗?不是想活得好吗?那么就必须有保命根子的产业,而且不应该是一个产业,我们首创现在还是个孩子,没有那么强大的势力和体魄,所以必须在做深、做透的同时还着眼于未来的竞争态势。”他激情地表述观点。

  记者了解,“双轨捆绑并行”是首创集团业务模型的理想状态:一条轨道是投行业务、融资能力;第二条是产业集群,比例是1∶9。“做实产业已经提到了首要位置”。

  “首创要发挥自有的集体优势,那就是‘财富嗅觉’。这种优势为首创指明了方向。每一个项目的运作都反映出了首创高层对于中国金融体系游戏规则的敏感度。都说外资企业有强大的优势,但我们已经学习了十几年了,应该把学习得到的东西付之于实践,这也是共赢的一个方面。”

  对于中外企业能否在未来10年还能不能实现共赢的提问,刘晓光回答说:公平环境才是实现共赢的基础。这是积极的态度。这公平包括制度、法人结构、激励机制。因为双方都具有不同的优势,是否愿意共同强壮那还要看是否有相同的目的。

更多专题
科学发展成就的富饶之地

太行山是富饶的。亿万年前,地裂天崩,沧海桑田。深埋于地下的原始森林在高压与高温下演化成沉甸甸的乌金,...

移动管理现王者?

面对应用热点不断浮现的移动管理新天地,用友移动谋求领导者角色,而如何跨越方便、易用、安全、省钱这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