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州市紧紧围绕“生态市建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动清洁生产,积极探索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机制,走出一条具有湖州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取得了初步成效。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2.53吨标准煤,比上年同期下降5.53%;拥有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8个,获得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安吉县被命名为全国首个生态县。其主要做法是:
建立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结合湖州工业发展实际,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并先后制定了《湖州市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湖州市关于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湖州市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加强宏观指导,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制定实施了《湖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联审暂行办法》,从源头上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的引进,严把项目准入关。
加大考核力度,层层分解落实责任。湖州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对县区政府的年度考核内容之一。年初,市政府分别与三县三区签订了2006年度节能目标责任书,明确考核办法,确定年度节能降耗指标。同时,市政府还与年综合能耗18万吨以下、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签订了“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书。发布了《2005年湖州市工业领域能源利用状况报告》,重点用能单位全部完成网上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地产业发展情况,以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为抓手,制定出台了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的产业目录,加强对产业发展和社会投资的引导。2006年,全市完成企业节能技改38项,总投入资金3.4亿元,实现年节能7.8万吨标煤牗其中节电1.23亿千瓦时牘、节水165.9万吨。
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工作。选择化工、印染、造纸、建材等高能耗、重污染企业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审核,2006年,确定省试点企业33家、强制性企业20家,其中,有1家强制性企业停业。2006年,全市共有71家企业和审核机构签约实施清洁生产,有57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
逐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贯彻落实国家对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对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余热等各种废旧物资的综合利用。2006年,全市新认定和到期重新认定的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48家;认定资源综合利用生产企业20家。湖州市118家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去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回收利用废旧物资180万吨。
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目标。在巩固与深化“一控双达标”成果的基础上,实施“811”环境污染整治,强化对省、市重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建立循环经济有关指标网上直报系统,选定100家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在湖州工业网上直接报送有关数据,及时掌握企业能、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情况,确保“三废”达标排放。
国内终端产业链与移动运营商缺乏整合,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发展趋势。在国内,手机终端销售向公开市场开放,终...
由于新方案本身就是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密切关注下酝酿、产生的,因此,并购双方就新方案签约并正式上报国家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