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达
师祖齐白石一生成就斐然.其诗、书画、印、并举,为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财富。世人皆知师祖白石老人以画虾盛名,殊不知,师祖的诗才纵横,撼古烁今,其成就并不在画之下。连师祖自己也说:“我的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
师祖自八岁起便跟随其外公学诗,外公教给他千家诗,他挺聪明,学了两遍便能背诵如流。20多岁时认识了许多文人朋友,其中有个诗人叫陈少蕃。陈少蕃让师祖苦背唐诗。俗语云:“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就这样师祖一边习画一边习诗,日久天长,他慢慢悟到了“画是诗之魂,诗是画之神。”的意境,诗画交融,二者相映成趣。所以师祖作画也效法徐渭、郑板桥等前辈名家,常在画中作大片长题,借以抒发心中的激情。如他在一幅紫藤画作上的题诗,“半亩荒园久未耕,只因天日失阴晴。旁人犹道小家好,屋角生香发紫藤。”借紫藤,讽喻某些国人的麻木。时值日寇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之时,师祖一边痛斥日寇的侵略,阴云笼罩了华夏大地,许多百姓流离失所,“半亩荒园久未耕,只因天日失阴晴,”一边恨起某些国人的麻木不争,“旁人犹道小家好,屋角生香发紫藤。”在一幅菊花画作上,他题菊诗云:“穷到无边犹自豪,清闲还比做官高。归来尚有黄花在,幸喜平生未折腰。”师祖借黄花自喻,表明了自己磊落光明的一生。借物言志,借画表心,师祖从不向恶势力低头,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现了文人应有的气节。在日寇侵华,国人水深火热之时,师祖感叹一些人只顾自己,对国家兴亡漠然视之,他作鸬鹚画,并题诗云:“大好河山破碎时,鸬鹚一保别无知。漁人不知兴亡事,醉抱扁舟系柳枝。”日寇实行扫荡,对所过之处实行三光政策,只搞的狼烟四起,满目苍凉。在一幅画上,师祖这样题诗:“湘上滔滔好水田,劫余不值一文钱。更谁来买山翁画,百尺藤花锁午烟。”祖国的大好河山都让日寇给破坏了,谁还有闲情雅致或欣赏画呢?
师祖极其热爱和平。在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合作,师祖兴高采烈,欢呼雀跃,精心构思创作了一幅“松柏高立图”,为蒋介石祝壽。其题诗云:“松枝垂落芊芊叶,柏树高擎淡淡云。天日晴明风景好,呼应围猎八千春。”赶跑了小日本,终“天日晴明”,自应欢庆,“呼应围猎八千春”。也希望蒋壽高且永,祖国统一,团结一心。
正因为师祖齐白石在诗词上的浑厚造诣,才能在画上题诗,从而远赶徐渭,近追板桥,成为集诗书画于一体而享其大成者,千古悠悠,万载留芳。
作者简介:李达,男,现年50岁。职业书画家,有中国虾王之称。系齐白石再传弟子。
当时,任正非出台了一个“内部创业政策”,希望借此解决此前几年的过度招聘囤积了太多冗员、严重影响效率和...
鞍钢是我国钢铁工业的摇篮,为共和国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但1994年的鞍钢却陷入了极端的困境,技术装备陈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