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的发展永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山东德棉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王加毅始终把发展当做第一要务。他结合多年的亲身实践,对中国纺织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形成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纵观发达国家纺织业的历史,都走的是“纺织———服装,纺织并存———品牌服装———纺织外移”的发展轨迹,中国纺织业的未来也会遵循这个规律。随着国内纺织行业的发展,企业竞争趋于同质,凭借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竞争优势,最多保持5至10年。10年之后,这种优势将不复存在,单纯依赖纺织产业将没有出路,中国的纺织业必须洞若观火,布局未来。
作为纺织业领军企业的山东德棉集团如何在新的市场条件下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探索出一条从纺织加工到品牌服装具有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产业升级之路?有着多年行业经验的王加毅提出:“德棉必须未雨绸缪、先着布局,抢占制高点,而这个制高点就是全力打造德棉工业园。”
德棉工业园位于山东德州市经济开发区,占地2480亩,是集纺织、服装、生态纺织品等多种产业于一身的高新技术园区,园区预计总投资规模将达到30多亿元。
王加毅表示,工业园的总体思路是:工业园建设将突破纺织加工这一传统产业,积极向服装产业延伸发展,努力在服装这一终端产品领域取得突破,构建“以服装为龙头、以生态纺织品为概念、以品牌运作为手段”的发展格局。在搞好专业化经营的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力争把德棉工业园建成纺织、服装、生态纺织品多种产业集聚的高新技术园区。通过释放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使德棉集团的资产规模和综合效益在5年内翻一番。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现代化”的指导思路,德棉集团从北京、上海、济南等地聘请专家,结合德棉总体规划,对工业园的产业布局、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进行认真分析,反复筛选论证,制定了详细的规划方案。并且确定了以纺织上下游客户为重点群体、以全员招商为主渠道、以激励考核为驱动力的招商引资指导思想。调整了招商引资工作思路,以工业园建设为契机,实行“退市进郊”策略,决定将市区部分企业搬迁入园,盘活困难企业的市区土地资源,实施房地产开发,将土地拍卖和房地产开发收益用于困难企业的改造及搬迁工作。同时,为了争得上级部门支持,王加毅还积极与德州市有关市直部门联系协商,争取到了土地拍卖、房地产开发、税收等优惠政策,为恒丰、印染、雅德联公司土地置换、房地产开发及搬迁入园创造了条件。
此外,为了调动干部员工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企业出台了奖励措施和考核办法,鼓励全员献策献计、踊跃招商引资。完善了考核制度,引进项目经理制,确保招商引资工作扎扎实实有效进行。经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集团上下营造出了浓厚的全员招商氛围,针对集团推出的招商项目和招商方案,很多部门都有招商引资信息提供。
王加毅本人也带头招商引资,他带领相关人员北上南下、八方招商。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招商工作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去年共接触了约130多家国内外投融资公司和客商,与香港多家公司签订了合作意向书;与中国10多家境内银行、15家境外银行进行了接触。
企业还做好投资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总投资20808万元的高支高密无梭布技术改造项目已竣工投产,高档特宽幅装饰面料技术改造项目正在建设之中,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9310万元,其中28台喷气织机已完成安装调试投入试运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39万元。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德棉新苑小区已按计划交付使用;德棉佳苑小区中的部分楼房已按计划交付使用。
据王加毅介绍,目前,工业园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土地拍卖、房地产开发、税收等优惠政策已落实,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及水、电、气、污水处理、通讯等问题也基本解决。
当时,任正非出台了一个“内部创业政策”,希望借此解决此前几年的过度招聘囤积了太多冗员、严重影响效率和...
鞍钢是我国钢铁工业的摇篮,为共和国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但1994年的鞍钢却陷入了极端的困境,技术装备陈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