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维护资产完整,保证会计信息正确和财务活动合规、合法,贯彻经营决策,实现经营目标,促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在企业内部建立并实施的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监督检查和调整的制约机制。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它不仅包括最高管理当局用以授权、组织、指挥经济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还包括核算、分析各种信息资料的程序与步骤以及对单位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评价和控制的有关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对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经法规在企业内部的贯彻执行,企业内部经营决策和规章制度的正确实施,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
内部控制薄弱的企业经常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多种因素引起的采购成本高;销售费用高,其中广告宣传费及业务招待费尤甚;资金支出无预算,或虽有预算但执行不严;资产管理不严格。企业应针对以上存在的薄弱环节,着重加强这部分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如货币资金控制、购销控制、费用控制及资产的会计控制等。
企业要合理地测算出控制成本和企业利润的关系,在最大程度地发挥内控作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即效果最大化、成本最小化。这就要求内控必须在全面的基础上,既要重点地进行控制,又要提高人员素质和技术,做到高效率运作、低成本支出,使企业在各个方面都能良性发展。
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构筑严密的企业内控体系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应该把财务监控职能理解成导航员的功能,要靠财务部门帮他们导航,帮他们找到有效控制点。在企业一线“供产销”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有关人员在开展业务时,必须明确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所有业务均要经过复核,最好实行双签制,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例如,供应部门材料采购的控制点是批准的采购计划、授权签订的采购合同、材料入库验收、材料领用发出、材料的盘点等,实行分员管理,建立严密的控制制度,定期与财务会计记录相核对,做到账实相符。销售部门负责整个企业的产品销售工作,对产品的出厂单、提货单要设立专人保管制度、定期核对制度。因此,财务部门应在常规性的会计核算基础上,对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将监督的过程和结果定期直接反馈给公司决策人,这对于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定期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并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必须组成最高决策人参加的,以财务部门为首的内部控制小组,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在执行中有何问题,为什么某项制度不能执行或不能完全执行,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造成什么后果。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给予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处罚。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先不谈国外的大公司,就国内的外资企业而言,无论是人力资源部门、供应部门、销售部门内部,还是部门之间的配合,都是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没有一点漏洞。因此内部控制能否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内在需求,这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产权制度问题。因此,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领导人与企业兴衰息息相关,企业领导者才会有动力去实施和强化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才会真正发挥作用。
加强内部审计,强化内外监督
要使企业的内审真正发挥功效,从经验看,主要还是企业领导的全力支持。要不断加强审计力量,提高审计的地位,对于审计部门的设置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否则形同虚设。同时要把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能从查错防弊转到对公司的管理和内部控制作出分析、评价,提出内部控制建议。对财政、税务和中介机构的外部监督要注意信息交流,互通情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提高会计电算化管理水平,建立严密的网络管理系统
一个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营运状况,提供全面、及时、正确的信息。目前,大中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基本实现了电算化,很大一部分企业内部控制也实行了计算机管理,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内部控制效果的影响,对各个部门起到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提‘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这一信条,虽然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实际效果却是‘人人有责’...
高校的出现总是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高科技研究成果。北京大学科技开发与产业管理办公室的项目主管杨松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