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汇丰银行广告牌一夜之间竖立在北京首都机场后,中资银行呆了。
汇丰这一中国市场的突击战,对正在打造品牌战略中的中资银行无疑是一大冲击。中国金融网总裁、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认为,汇丰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这一举动是中资银行没有预料到的,但是,汇丰的这一做法唤醒了中国的银行业。中资银行能否从“汇丰风暴”中醒来,不仅要看中资银行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还要看中资银行的品牌营销战略水平。
据悉,汇丰银行(HSBC)正准备把自己的私人银行业务推向中国。这家全球第三大银行希望今年在中国开设两三家私人银行业务分行。同时,汇丰银行近年来一直在拓展自己的私人银行业务。这部分业务只占集团利润的5.5%,但其税前利润已经从2003年的5.63亿美元跃升至2006年的12.14亿美元。
近期,随着汇丰银行推出外资行首款无抵押信用贷款,沪上个贷市场又弥漫了一场新的硝烟。固定利率消费贷款、个人住房循环贷款、接力贷、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贷产品相继推出,在贷款期限、抵押物、贷款金额等方面展开创新,沪上个贷争夺战白热化。在近期沪上个贷的争夺中,外资行凭借优秀的监管和风险控制能力,创新方向为抵押物。而汇丰银行的“现贷派”,只要月收入超过3000元、有稳定的职业、无不良信用纪录等,就可向银行申请最高20万元的信用贷款。
而此前,花旗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汇丰银行这4家首批外资银行的本地法人银行也已经以个人房贷业务为切入口,全面进入到国内住房贷款的市场。
针对人才的竞争,也正如暗涌般在中外资银行之间愈演愈烈。据悉,汇丰银行今明两年每年的招聘人数都在1000名左右;渣打银行今年的计划招聘人数在1600人左右,东亚、花旗都将招收一定数量的新人,四大外资行加起来人才需求量达数千人,招聘岗位基本涵盖了所有业务部门,包括客服部、信贷部、风险管理部等。
影响中国公司声誉的七因子:形象因子、竞争能力因子、体制背景因子、价值追求因子、感召力因子、社会责任因...
大力实施“科技兴金”战略,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年来共实施技术创新项目137项,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