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科技成果需产业化才可破茧

企业报道  2014-07-02 17:25:07 阅读:

  据报载,资产负债率高达63%、一度濒临破产的重煤集团南桐矿业公司在生产经营陷入低谷后,举全公司之力走科技兴企之路,将96项科技成果均转化为生产力,仅用了3年时间,就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之一的《高硫煤洁净技术》等科技成果运用于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累计创效5000多万元,企业渐入佳境。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德忠认为自己的“灵丹妙药”是:高度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

  读罢此消息,欣喜之余不禁感慨良多。如今,许多企业早已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舍得投入搞科研。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单位每年完成的科技项目很多,但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创造了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却很少。究其原因,有科技成果转化市场体系不完善、企业实施成果转化融资难等诸多因素。但平心而论,不少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没有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不能不说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些企业平时把“科技兴企”喊在“嘴”上、写在“纸”上,汇报或总结时都能捧出厚厚一堆材料说明自己是如何大力开展科研工作的,但涉及到科技成果转化这个关键环节,却环顾左右而言他,讲条件、讲困难、谈客观原因,使不少弥足珍贵的科技成果成了纸上谈兵。

  当前,许多企业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遇到工艺陈旧、技术落后、生产成本增加、亏损严重等问题。笔者以为,要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途径之一就是要把科技成果真正地转化为生产力。南桐矿业公司能在企业危急存亡之际一举扭亏为盈,正是因为该公司抓住了科技成果转化这个“纲”。我们常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是指将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中,以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新的产品。企业搞科研,目的在于应用。如果科技成果从通过鉴定之日起就被束之高阁,使其成了让人观赏的花瓶,产生不了效益,这对于以生产经营为主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损失。以笔者愚见,一项科研成果出炉,就应尽早在实际中应用、完善、推广。同时,其他企业对于同样的科研项目也不必重复开展,以节约人力和资金去搞别的科研项目。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加快企业科技创效步伐,迫切需要将大量科研新技术、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科技成果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对接,使科技成果不再“养在深闺无人识”,这既是建设创新型、科研型企业的应有之义,也是当务之急。

更多专题
电动工具业的璀璨明星

当时的处境真的很困难,我们真的是过着‘两个板”的生活,白天是老板,晚上睡地板。”回忆当年艰辛的创业经...

化工明珠缔造的全球神话

昌九农科是江西省惟一生产生物法丙烯酰胺产品的企业,其产品属世界前沿高科技产品,目前世界仅有少数几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