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创新,青岛网通的发展突飞猛进,企业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强,在经济发展、管理创新、机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等方面始终走在同行业的前列。在青岛市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担当起了主力军的重任
近年来,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市分公司始终坚持以创新为灵魂,通过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固网运营企业增长缓慢的情况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快速提升。公司先后获得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企业文化实践创新奖、全国用户满意服务企业、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山东省质量奖、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10060一拨就灵”荣获“山东省首批服务名牌”称号,去年5月被中国网通集团列为典型,号召全国网通基层企业向该公司学习。
创新经营,加快企业转型
公司通过不断创新,实施差异化的经营,营造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以客户为导向,以“订单为中心”,重新设计组织架构,推行“重心下移管理法”,突出管理层级少而精的扁平化管理;按内部订单高于一切的总导向,增设竞争发展需要的机构,形成一个以市场为中心的闭路循环系统。
青岛网通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三七定律”,即各级领导团队和一把手要用70%以上的精力抓市场、营销人员要用70%以上的时间跑客户、网运人员要用70%以上的资源支撑市场和开发新产品。为适应竞争的要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青岛网通借鉴零售行业先进的营销模式,推出了覆盖直销式经营模式。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和潜在需求,通过开发别具一格的产品或营销服务项目,做到在产品或服务等方面比竞争者有独到之处。先后推出的“先装机后收费”、“先试用后购买”等特色营销策略,不仅没有陷入低水平“降价促销”的价格战陷阱,而且占领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有效促进了业务的发展。
以动态的市场观和市场行为,积极创新营销模式,实现了从满足客户需求到创造客户需求的转型,使企业经营工作在逆境中前进。
创新服务,实施品牌战略
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青岛网通以创新文化为指导,通过打造服务品牌抓服务工作。2001年在国内通信运营企业率先推出“情传万家”服务品牌,并在此基础上又先后创建了“10060一拨就灵”、“诚信公话”、“爱心公话”、“E网情深”等子品牌,逐渐形成了“情传万家”品牌体系,品牌战略已经在青岛网通落地生根、发展壮大。
为使服务名牌名副其实,青岛网通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和组合,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支撑体系,每年推出了一些深层次服务措施。为大客户提供从方案设计、业务受理、开通使用到终身服务的个性化服务。成立服务管理督查中心,实行投诉信息一体化,建立投诉处理的快速响应机制,加强对服务工作的集中统一监督。面向普通客户成立北方最大的客户服务中心,利用遍布全市的营业厅和10060台向市民提供便捷的通信服务。客户只要拨通免费电话10060,足不出户就可以查询或办理各项通信业务,实现全业务受理。
青岛网通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形成以“订单”为中心、以“订单”为命令、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形成闭环的业务链,从而减少了业务处理时间和环节,提高了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逐步建立起“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网络产品开发体系、“以支撑为中心”的系统服务体系和“以订单为核心”的团队营销体系。
创新机制,增强发展活力
青岛网通将机制创新作为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机制创新,建立企业与员工的新型劳动关系牞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
他们创新设计了组织架构,推行“重心下移管理法”,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实施人员重组,突出了管理层级少而精的扁平化管理。结合市场业务链条运作的实际情况,将营销、维护、管理比例由原来的3∶4∶3调整为7∶2∶1。形成了一个符合市场竞争要求的闭路循环系统,使营销体制无瓶颈、作业流程零阻力的目标成为现实。
青岛网通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提出了“以岗定级、岗变级变;以岗定薪,岗变薪变;业绩至上,酬报绩效”的分配制度,精心策划实施了“竞岗竞标制”,把企业“雇佣合适的员工”与员工“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融为一体,把个人的目标同企业的发展目标交融在一起,通过“双向融合法则”,使企业的价值与员工的价值融合在实现共同的价值中。
创新管理,提高企业执行力
青岛网通努力改变原有的粗放型管理模式,科学配置企业资源,从而有效提高了企业执行力,确保了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青岛网通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资本,实施开放性选人、赛马式用人机制,谁的能力强谁就上,谁的业绩差谁就下,实行的是“责、权、利”相统一,通过为优秀员工提供晋升机会,实现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公司远景相结合的目标。在选拔人才上,做到一视同仁,坚持“三唯、四不唯”(即“唯品德、唯能力、唯业绩”,“不唯学历、不唯年龄、不唯职称、不唯身份”)和“人人都是人才”的选人用人原则,不盲目追求高学历、高职称,不仅看重其技能,还看重其道德操守、职业素养、团队意识等“软件因素”,真正做到以业绩、以品质论英雄,使人才与企业效益达到最大化,并在企业内部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新”的良好风尚。
为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青岛网通坚持“突出业绩,酬报绩效”的原则,通过目标管理、量化核定等多视角考核,形成了岗位靠竞争、绩效靠效益、收入靠业绩的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驱动力。对单位实行分档考核,按照各单位的贡献比例等相关因素进行考核。对中层管理人员实施综合考核,根据他们的德才表现、工作绩效进行定期考察与评价,其结果与选拔任用、职务升降、职称评聘、奖金分配和奖励惩戒等相结合。对员工实施二次考核,除员工应发工资等政策性工资外,其余部分均纳入绩效工资,根据业绩指标进行二次分配,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创新文化,建设和谐环境
青岛网通积极建设企业人本文化,增强员工树立“人人创新”、“创新光荣”的意识和“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责任感,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努力实现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和谐一致。
2003年,青岛网通在互联网上开设了BBS———“观海听涛”员工论坛,每位员工都可凭自己惟一的账号和密码进入论坛,用网名发表言论,各抒己见。通过这种崭新的、人性化的“零距离沟通”方式,在企业内部搭建了一个开放、和谐、默契、信任、能量凝聚的平台,实现了独特的竞争力。3年多来,论坛共邀请20余位嘉宾做客,每次都引起员工的积极参与,最高一次的点击量达到20万人次;自论坛设立以来,员工上网点击超过3500万人/次,全体员工人均约1万次以上。目前,论坛已成为青岛网通领导团队与员工沟通的桥梁、民主管理与监督的渠道、集思广益的平台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望哨。
在建设创新企业文化过程中,青岛网通注重企业文化载体的创新和延伸。2006年,青岛网通建成了集博物馆、文化馆和科技馆为一体的企业文化馆,展示了企业百年史、公司企业文化理念,对员工宣贯企业文化,向上级领导、客户和社会充分展示企业形象,普及信息化知识。今年,公司又整合了现有资源,将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的企业文化馆、新业务演示厅、10060热线、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组成一条工业旅游线,包装成“网通之旅”,向客户和市民、学生免费开放,通过客户和市民的亲身体验,感知网通企业文化,传播信息文明。
持续不断地创新,不但在青岛网通营造了独特的企业文化氛围,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创新,青岛网通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企业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强,在经济发展、管理创新、机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等方面始终走在同行业的前列。在青岛市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担当起了主力军的重任。从2004年成为2008年奥帆赛固定通信惟一合作伙伴以来,青岛网通正在充分利用自己的网络优势和技术优势全力打造“数字青岛”和“数字奥运”。
翻开开滦赵矿公司的百年历史,一串串血汗凝结的数字、一段段感人肺腑的业绩,见证了这座百年老矿的辉煌、记...
“从煤开始到煤为止”是以往煤矿的基本经营模式,挖煤产生的煤矸石、煤层气被白白遗弃、“点天灯”,矿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