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前提。近年来,王庄煤矿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的指导思想,狠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并围绕这一工作深入开展了技术创新,加强了质量标准化建设,致力于矿井可持续发展,这些基础工作的深入实施,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高质效发展。
自主创新大采高自动化综合配套技术,确立矿井核心竞争新优势。多年来,王庄煤矿始终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不断促进了企业核心技术的整体提升。为了持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今年4月份,该矿在6203工作面正式投用了由潞安集团公司自主创新研发的ZF7000/20/40型大采高四柱支撑掩护式低位综放液压支架。并深入开展了相关的自动化综合配套技术研究,特别是对主运输系统和主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及其配套设备进行改造,对大采高支架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对工作面工艺配套及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对端头支护技术等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今年6—8月份,该矿组织综采一队在6203工作面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并于7月15日创造了日单产3.306万吨的新纪录。目前,这项技术研究已于9月11日顺利通过了由我国煤炭开采领域权威、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鸣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赵衡山研究员,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郭敏泰教授以及来自中国矿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山西焦煤集团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煤炭企业的15名全国煤炭系统知名技术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鉴定,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标志着王庄煤矿的矿井采煤主导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又有了新的提升,进一步巩固了矿井的核心竞争优势。
深化质量标准化精品矿井建设,夯实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石。多年来,王庄煤矿始终坚持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今年以来,该矿全面实施了630大巷质量标准化改造工程,实现了提高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提升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品位和减少井下职工劳动强度,缩短井下职工徒步行走时间,最大限度地维护、保障井下职工利益的“两个目的”。有效解决了630大巷单道运行、630大巷质量标准化层次低和职工上下班中途时间长的“三个问题”。与此同时,构筑了以“五精五品”为核心的精品矿井文化理念,建立和完善了质量标准化9项运行机制,形成了新的质量标准化控制体系。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20日,在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的全国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扩大试点推进会上,该矿被确定为全国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试点单位之一,这必将对该矿进一步提升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强力推进+540水平开拓延深工程,增强矿井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煤炭企业,煤炭资源是矿井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为了不断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王庄煤矿于2006年全面启动了+540水平开拓延深工程,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快速度”的方针,先后克服了项目前期调研、设计、审批立项以及与地方政府协调等重重困难,确保了+540水平开拓延深工程的顺利进行。目前,+540水平初步设计已经通过省局审批,并获得批文,环评、安全专篇以及征地和“四通一平”等相关手续正在积极办理之中,井筒冻结和矿建的施工招标工作已经完成,地面工程建设已经启动。预计2009年+540水平将形成生产系统,“十一五”期末将正式投入生产。该项目设计生产能力为300万吨/年以上,与现有采区进行配套生产。这项工程的全面实施,为确保未来一个时期采区的正常接替和矿井可持续发展蓄积了充足的发展后劲。
实施安全人性化管理,构建矿井安全长效机制。安全是煤矿的“天字号”工程,也是职工最大的福利。近年来,王庄煤矿在安全方面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先后制定出台了“六个体系抓安全法”、“金字塔安全系统管理法”、“五环系统安全管理法”、“六环系统安全管理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办法,特别是进入2007年以来,全面实施了安全人性化管理。它的实施,为员工创造了安全的生产环境,满足了员工的安全需要,维护了员工的根本利益,有效地调动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持续发展。围绕这一基本内涵,该矿进一步树立了5个安全人性化管理理念:视职工为亲人,带着感情抓安全;尊重职工意愿、情感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在抓安全工作的同时,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提升职工的安全素养和安全技能,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完善安全设施,加强制度建设,严格管理,严细考核,确保职工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让职工人人参与,共建本质安全型矿井,人人共享安全生产和谐发展的成果。
在此基础上,该矿又建立和完善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保证体系、安全人性化管理制度体系、安全管理预警预控体系,积极调动员工和亲属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并专门开展多层次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搭建安全文化平台,发挥文化力量保障安全,为员工的安全健康和企业安全和谐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