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车间进校”校企合作职教模式在长安职中启动,这是广东省第一个校园车间试点。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东莞市副市长吴道闻表示,这开创了校企合作的又一新模式,这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大胆尝试,也是东莞职业教育的发展大方向。
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车间进校,可以成功地吸取“双元制”教育模式并实现本土化,这是中国特色的“双元制”,是职校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突破口。
德国“双元制”模式是一种享誉世界的职教模式。在德国,企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和德国经济发展的基石。而德国教育的核心就是著名的“双元制”,它被人们称为德国职业教育的秘密武器。
但是,笔者担心,“校园车间”作为双元制本土化的典型代表,在未来的道路上会遭遇“水土不服”的问题。
在德国,“双元制”是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德国政府为了保证职业教育的有效性,专门进行了职教立法,将职业教育纳入到了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教育体制,双方必须严格遵守《职业教育法》、《教育法》、《培训条例》等有关规定,并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这种国家强制力和激励机制的保证下,德国的企业已经把职业教育看成一种自身的“企业行为”,不仅会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生产岗位、提供充足的培训经费,而且有规范的培训车间、有完整的培训计划和专业的培训教师。
借鉴“双元制”的德国经验只是第一步,如何抓住实质,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职业教育模式,才是最重要的。这意味着不仅要在教育观念和意识上实现根本转变,还要在立法、制度环境和培育公民意识上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