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北宋960-1126,南宋1127-1280年)是我国陶瓷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代。江南一带由于其富庶的地理条件和以外贸易的发展,已形成商业繁荣、人口密集的城市。临安(今杭州),是当时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又是最大的消费城市。还有明州(今宁波)、越州(今绍兴)、温州、婺州(今金华)、处州(今丽水)等地,这些市镇,历史悠久,瓷业甚为发达,既是瓷器生产中心,又是瓷器消费市场和销售集散地。越瓷、婺州窑瓷、龙泉青瓷已久负盛名,各树一帜。 "靖康之难",标志着北宋五朝的灭亡。
中原地区诸名窑被毁。宋高宗赵构避逃东南,定都临安,建立了南宋朝廷。在杭州凤凰山设立修内司官窑,并在乌龟山八卦田郊坛下附近另建新官窑。内窑和新官窑集中南北的精工巧匠,烧造官庭和达官贵人需要的青瓷。这是北宋汴京官窑的继续,历史上称为南宋官窑。
在过去几十年来,无论是苏富比还是佳士得这两家国际顶尖拍卖公司,还从来没有将一个大型宋瓷专场设在香港的,大部分高古瓷器的拍卖都放在英国伦敦或者美国纽约。这显示了他们对东亚市场的基本判断,因为香港拍场基本上可以说是针对中国大陆的,客户端都在大陆。而过去高古瓷器的客户基本都在欧美。那么这次的 “漱玉供菊”专场明显就是一个信号,表达出欧洲的拍卖行也对中国市场未来宋瓷的走向看好。
宋瓷的成交率,成交额和单件瓷器的成交价都非常理想,相比之下,“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的结果就未如理想,许多重量级明清器都未能成交,或者是未能以预期的价格成交。充分证明了我们上次所作的判断。其实,艺术品市场与股票市场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有庄家,都有操盘手。对于中国古陶瓷,其实庄家不在中国而在欧洲。只要我们细心解读拍卖公司每次拍卖的成交结果就不难发现,在过去十多年来,除去一些特定的器物,明清瓷器的买家大多是中国人而卖家大多是欧美人,反过来,高古瓷器的买家基本上是清一色的欧美人,鲜有中国人出现。
此器型圆唇,口微外撇,口宽颈阔,颈微束,颈部凸起两道弦纹,两侧各有一筒状圆形中空直耳。椭圆腹,下部丰满,圈足微外撇。此瓶线条简洁雅致,凸起的弦纹改变了造型的单调感,增强了器物的装饰性。给单色的器物平添了耐人寻味的美感,釉面如半透明的青玉,质感细腻光滑,釉质肥厚光润,利用釉的流动,透出官窑略带紫色的胎骨,紫口铁足,整个器体大面积素朴无饰,单纯而明朗。造型简洁雅致,干净利落。此瓶的装饰处理与瓷釉的完美结合,堪称中国古代青瓷的典范,为官窑稀世珍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考古人员找到并发掘了位于杭州市凤凰山麓乌龟山的郊坛下官窑。发现了一些瓷片、窑具和残器。现见到的官窑器都是传世品。根据文献记载与发掘资料及传世品综合官窑器物的特征有这么几个:
胎:北宋官窑胎色紫褐、釉色浅,南宋官窑胎色呈灰黑色、深灰色、紫褐色,均色深,故称“黑胎”,胎质一般较薄,胎质细密。
釉:北宋官窑胎色有月白、粉青、大绿、油灰等色。在当时以月白为上,粉青次之。后世则以粉青为上,月白次之,油灰最下。修内司窑之器因先有汴京官窑所鉴,故出品更佳。釉水下流故口上釉稀薄,而且微露紫色,称其器为紫口铁足,并以此为贵。汴京官窑与修内司窑均有窑变。釉色晶莹,釉面有开片纹,釉斑则以鳝鱼血为上,墨纹次之,光彩辉耀,尤觉奇异。
南宋前期釉较薄、滋润、呈乳浊状,有玉质感,釉色以粉青为主,间有灰青、青黄、蜜蜡等色,通体满釉,史称薄胎薄釉青瓷。南宋后期,釉色与前期相同,而釉层加厚(多次上釉)有的器物釉的厚度超过胎,有垂流釉现象,多用垫并烧造,足端无釉呈深灰或灰褐色,为薄胎厚釉青瓷。
造型:有纸锤瓶、贯耳瓶、瓜棱瓶、筒子渣斗、花盆、香炉、盘、碗、洗子等。
据广州隆盛国际市场部刘总介绍:此件藏品自征集以来得到了广泛收藏家及投资者的目光,同时此件藏品将会在7月香港拍卖会与广大朋友见面。
废钢的生意之所以可以做,是因为以前回中国的运费便宜,不过,最近货轮的运费涨价了,加拿大境内的卡车运费...
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的引擎”,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