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技专利>> 专利报道>> 正文

一体化综合智能防尾撞(追)动态变色刹车灯

企业报道  2014-06-23 15:11:25 阅读:
核心提示:  专利原名称:汽车大型动态变色防尾撞刹车灯 发明专利号:99106564.6

  专利原名称:汽车大型动态变色防尾撞刹车灯 发明专利号:99106564.6

  本发明专利是一种极具市场潜力的新技术产品,属车辆照明类。外观上由8—10个可红、黄两种颜色的变色块组成的条状汽车防尾撞告警灯,本新产品的特点是把刹车的过程量化为8—10个等级,通过动态变化着的红色与黄色不同比例来显示踩刹车时的力度和显示刹车过程的快慢,能区分是轻刹车还是重刹车,及同时体现刹车时的紧急程度。其过程是;刹车前一松油门,所有一排灯全亮成黄色,踩动刹车随着力度的增加,从左端开始红色灯逐渐增多,黄色灯相应同时减少;这样红色灯增加的快慢也就同步反映了刹车的紧急程度。其效果是对比明显,视觉感强,而且其中的全黄色还起到满刻度标定的作用,由此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实际使用中刹车等级显示不易确定的问题。

  本新技术产品通过红、黄色占空比动态变化,实时的、同步的、精确的、反映了刹车时的紧急程度及刹车力度,因此及时的提醒后随车辆(特别是晚上,无法使用目测判断前车刹车情况,而本灯一目了然,可及时判断),从而将有效的减少大量由于无法及时判断而发生的尾追事故,降低事故发生的等级级别。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的家用小轿车、出租车、公交车、面包车、吉普车等各种汽车的有了快速增长,由于各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往往会紧急刹车、调头操作、冲刺超车,因此经常造成后随车辆来不及判断而造成追尾事故。此外,在城市中经常发生的拥堵,也要汽车刹刹停停;晚间行车时刹车灯和位置灯混在一起分辨不清,即便可以看到刹车灯,但很难通过目视测定及时判断前车的刹车状况。因此能发明一种可明确识别刹车时轻重、缓急的后视刹车告警灯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现在也使用一种高位刹车灯的装置,但它几乎和通用刹车灯一样,难以起到作用。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的严重问题,为提高司机的的应对能力,尽可能的减少尾追事故及降低事故等级级别,而精心设计的一种全新防尾撞刹车灯,它适合多种场合,如防止现代高速公路的上的群撞群伤事故等。

  本发明产品采用了微型单片机嵌入技术,使用了先进的AT89C51嵌入式工业控制芯片作为主控制器,除了显示刹车功能外,还设计有下属功能;(1)不间断转向显示功能、(2)频闪雾灯、(3)紧急情况速闪报警—等功能。

  本产品被邀请参加在北京举办的2010年第十三届科博会(内容为节能减排及新能源汽车)。

  本产品的特点:〈1〉集成综合了汽车后面所有灯的功能,包括智能刹车灯、转向显示、大视场频闪雾灯、夜间行车位置灯等。〈2〉本产品是一款特别节能的全LED灯,所有功耗相加,所需功率不超过8瓦,不及现在汽车上的一只灯的功耗(满功率使用时,实际上仅为其中一只灯的30—40%,实际上使用时会更低),特别适合安装在现在急待发展的的节能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车上使用。

  发明专利权人 :李 剑 华

  电话 :0353—2127783 手机: 13935308080

  通讯地址 :山西省阳泉市供电局李力真转李剑华(045000)

  有意愿者可来函索取:1、《汽车大型动态可变色后视告警灯可行性报

项目评议报告(中国国际合作促进会)

 

项目评议报告(中国国际合作促进会) 009

 

  《汽车智能防尾撞(追)动态变色刹车灯》

  产品视频网站:www.landcar.icoc.cc/ (中央电视台7套拍摄)

  这个产品优点比较多,近几年来受到国家级部门和媒体的高度关注

  2010年 央视网 中国网络电视台 科技创新频道 重点推广

  2010年科技部《科技中国》杂志重点介绍推广

  2011年山西电视台公共频道制作节目专项介绍

  2012年中央电视台7套来函要求制作相关节目重点推广

  2013年中央电视台4套来函要求制作相关节目在国际上做推广

  2013年《科技中国》杂志再次重点推出,并刊登在习主席上任的“两会专刊”上。

  2013年《海峡科技与产业》(科技部主管 海峡两岸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办)第5期重点介绍

  2013年《科技创新智库与国际合作》杂志介绍推广

  2013年《创新时代》杂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第7期,受现局长田力普关注做专项重点推广

  被评为2013年度《时代先锋》人物

  2013年《硅谷》杂志 10月(上)专利项目推广介绍

更多专题
“三七”发展促潞安环保伟业

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潞安环能)是由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公司为主发起设立的上市公司,公司总...

企业家用什么承诺可持续发展

如今的中国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在中国的商业土壤上成长为全球大公司。为此,积攒了20年的力量,拆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