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企业新闻发布汇>> 正文

做了五年线下活动,最近却越来越迷茫了

企业报道  2014-06-23 09:44:22 阅读:

  如题,做这行已经五年了,眼看就要进入不惑之年,咋就赶脚越来越困惑呢?!每次线下活动有如被蚊子叮了一身包,手里却只有一个痒痒挠。……

  常遇情景一,没拿到嘉宾名单的时候天天催着客户要,那边今天一句“还没定”,明天一句“还在改”,硬生生的拖到活动前几天才给你名单。感恩戴德热泪盈眶的拿着“最终稿”,熟不知噩梦才刚刚开始。挨个电话、邮件邀约确认,反复整理到天亮,客户一个电话说名单要大改,尼玛!这“最终稿”的意思是“最后再搞我一次”吧!

  常遇情景二,活动邀请的是刘总,但刘总突然有事,就把邀请函给了张总,张总最后派来了他的小秘书。翻烂了名单怎么都找不到这个孙秘书的名字,再一看签到处,后面排队的嘉宾已经开始骂街了……

  常遇情景三,高尔夫球赛前一晚,斯蒂芬选手一定要摸一摸他心爱的球杆才肯入睡,但选手的物品可都还堆在仓库呐!没办法,谁让人家是大牌,出场费跟我们这场活的管理费差不多了(都是泪啊)……赶紧召集所有工作人员奔向仓库找球杆,翻了一百多人的物品也没找到,细一问才知道,原来他是后天比赛的选手,东西都还在高速公路上呢啊!

  常遇情景四,马上会议就要开始了,会场都找遍了也找不到那位负责致辞的VIP嘉宾,电话也打不通。好不容易找到那位兄弟,进会场发现第一排少了些什么,原来是大老板还在机场等着专车呢......我擦,这项目回款估计是完了……

  常遇情景五,活动好不容易结束了,被客户逼着出数据报告,什么到场嘉宾表、分会场人流统计、停车统计,最奇葩的还有午餐意见反馈表,这是常年对公司伙食不满意来拿我出气的吧!?

  抱怨了这么多,我也和朋友探讨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总是像消防员一样到处救火,治标不治本?

  总结下来,我们一直以来都在追求把活动办得如何如何,让活动显得如何如何……并没有好好地停下来思考其中“人”的感受,所以才觉得像“走马灯”、像为 “办活动而办活动”,线下活动需要完成“活动管理”到“嘉宾管理”的蜕变。其实一场活动中最重要是“嘉宾”,即参与活动的人,有木有啊!!!!!!

  但现在我们这些Eventer,却很少有人关注“嘉宾管理”和“嘉宾信息管理”,这两点恰恰是线下活动管理的核心啊。

  当策划流程时,拿到嘉宾名单的那一刻起,嘉宾管理就应该开始了,从事前邀约、到回执搜集、到现场签到、身份校验,甚至物品管理和事后统计,这些靠本子记,靠电脑记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这些信息都是一直变化着的,你邀请的是A,但是A来不了,想让B来,你也不能不让人家来不是吗?更不用说,那些现场才发生的千奇百怪的变化……

  其实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这一类的专业工具也有很多,比如可以在线管理嘉宾信息流,并自动同步各环节数据的“Cloud-ID” http://cloud-id.cn ,它同时还可以配合各RFID、NFC扫描器、iPAD终端以及kinect互动终端,完成互动环节和调研环节的信息采集,并事后自动生成报告……这一类的工具其实很多,人家国外同行早已经广泛应用,但是国内的eventer整天疲于奔命、四处救火,已经不记得什么是“紧跟行业发展”了,这样下去,越来越落后,越来越疲于奔命,怎么是个头呢?……

  活动中每一个细节,都决定了嘉宾的体验,优秀的主办方都会把嘉宾当作聪明人,活动中嘉宾的管理甚至是要把安保和礼仪都结合起来,让礼仪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让工作人员知道谁正在干什么,为此我们更加需要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工具,需要科技手段,否则岂不是永远做埋头拉磨的驴?

  来源:中国视点网

更多专题
企业家用什么承诺可持续发展

如今的中国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在中国的商业土壤上成长为全球大公司。为此,积攒了20年的力量,拆掉了...

企业家营销面面观

中国公众对成功企业家的狂热程度不亚于对待演艺圈的明星,这种现象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在美国,除非你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