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企业新闻发布汇>> 正文

上海工商外院:教改助力复合型人才培养

企业报道  2014-06-16 15:50:44 阅读: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坐落于浦东航空港与洋山深水港之间,现有在校生近7000人,是上海市办学规模最大的民办高职院校之一。学院办学条件优越,办学理念先进,开设有英、日、德、法、韩、西班牙等6个语种,形成了应用外语、商务文法、工程信息三大专业群24个专业,以培养语言类应用型人才和涉外服务复合型人才为主,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辐射中西部,为国际化城市现代服务业培养“外语见长、突出职业能力”的一线优秀复合型人才。

  教学改革焕发新活力

  学院坚持“基础适度,以德为本,外语见长,突出技能”的育人方针,紧紧围绕上海市产业企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积极探索“外语平台+职业技能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拉开了教学改革的序幕。

  英语系着力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的职业能力,“课堂教学、实习实训、自主学习”三管齐下,以教师的项目研究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从而培养学生可持续的英语学习能力。商务英语专业是上海市教委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教学通过选取典型商务情境或工作任务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模拟酒店、会展、旅游、文秘场所等实际商务活动场景,让学生按未来的岗位需求进行模拟训练,培养他们在商务场合中的语言沟通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岗位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等。

  图为英语系学生英语情景实训室进行实训

  目前,英语系在完成上海市资助的项目“英语情景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成果之《文秘英语》、《酒店英语》等5本实训教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企业常用涉外商务活动任务,正在编写《职场英语实训》教材。《商务英语沟通》已被评选为上海市精品课程。2012年10月,“应用英语专业教学团队”被评选为上海市级教学团队,成为学院首个市级教学团队。

  改革激起千重浪,各系纷纷出台教改措施。法语系开设改革试点班,大胆采用《欧洲语言学统一标准》,启用新教材和教法,得到了任课教师的支持,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轻松了,进步快了。系主任高境桂说:“改革试验班突出法语应用能力,实行听说领先,将听说在考试时的分数由5%提高到与笔试各占50%,期中考试无一不及格。”该班学生徐津、范兴雅说:“启用新的教材后,我们乐于学习,开口说法语的机会多了,有付出也有更多的收获。”

  艺术设计系后来居上,制定了《艺术设计系综合改革方案(试行)》,新的培养方案专门为学生设计了“学习路线图”和“职业生涯路径图”,明确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跨界人才培养的探索路径,在教学中宣讲商业、市场、营销价值观,基于创意产业链,建设与之相适应的运作单元,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创业平台,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明了基本道路。

  校企合作拓宽发展路

  近年来,学院广泛开展开设“订单班”、“共建班”,把校企合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图为该校举行校企合作座谈会

  机电系先后与大众汽车公司、上汽集团乘用车分公司(即荣威汽车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协议,邀请企业管理、技术专家来系讲学。该系教师深入企业调研,与企业专家们一道制定了“汽车制造”、“汽车电气”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规划,建立了“大众班”、“荣威班”定单式培养体系,做到“四个制定”:一是以高级工技能大纲为核心,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二是以理论知识鉴定细目为准绳,制定课程大纲;三是以技能操作纲要为标准,制定技能实训教学计划;四是以赛促训为方针,制定竞赛赛前强化训练计划。

  三年来,机电系经过08、09、10级的教学实践,数控中级工获证率达100﹪,数控高级车工或数控铣工高级证书平均获证率已达到60﹪以上,毕业生就业成规模性被大众、荣威录用。

  图为机电系学生在进行数控机床操作实训

  大众汽车公司是中德合资大型企业,希望学院培养具有德语会话能力的数控高技能人才。在学院的协调下,该系与德语系在11级数控、德语班启动教学“联姻”,面向德语班学生,开设以“德语为主、技能为辅”的德语专业机电技术模块班,将十多门专业课程浓缩为《机电基础理论知识》、《机电中级技能操作》等两门课程,6名学生获得数控或电工职业技能中级证书。与此同时,面向数控班学生开设以“技能为主、语言为辅”数控专业德语基础会话模块班。机电系11级在第二学年将原《高职英语》课程改为《德语基础会话》课程,使学生较快地掌握了基础会话。数控及德语教学“联姻”,已获得大众汽车公司人事部领导高度肯定,招聘学生时免除笔试,直接面试。

  学院日语系积极与上海卓宝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办“卓宝班”,开设卓宝计算机课程模块,考核合格的学生直接进入公司就业。去年12月,该院首届卓宝班举行结业典礼,8名学生领到了奖学金。

  11 月,学院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举行合作建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意孵化基地” 的签约仪式。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将为“创意孵化基地”提供产业项目、师资带教及相关社会公共资源,学院将为“创意孵化基地”提供必要的教学场地、所需的实施空间、师资和学生,并严格按照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提出的产业项目标准进行产业项目孵化。创意孵化基地是艺术设计系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新的教学形态具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实验室”,建立“学生创业孵化、双师孵化、产业项目孵化”协同发展的联动机制,通过项目引领和产学研一体化推进,实现“三个孵化” 的长期综合效益。

  国际合作开拓新视野

  学院积极迎接经济国际化大潮,主动融入世界教育的大家庭,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10多个国家的34所高校开展了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去年获得上海市高校学生海外学习实习项目107多万元资金支持,开展了澳大利亚游学、德国“F+U”培训、美国带薪实习、新加坡留学实习项目等多个合作项目,100多名同学受助分批到美、德、日、澳大利亚等国出国学习、培训、实习,共有300多名学生通过学院搭建的国际立交桥出国深造。学院还承办了10多批国家商务部援助发展中国家财政官员培训项目,来自30个国家的250多名非洲官员来院接受了培训,成为上海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排头兵。

  图为该校与韩国教员大学举行合作办学签字仪式

  商务系通过与有关国家高校的合作,开设了特色专业,培育国际化人才。与澳大利亚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合作开设中澳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获得中国大专证书和澳方相应证书,学生可根据自身未来发展规划,选择赴澳大利亚继续深造。学院与美国尼亚加拉大学合作,在商务系开办中美合作特色课程班,其课程体系按照全球商学院认证标准体系AACSB确定。学生完成中国阶段课业并通过托福考试可以直接申请到美国尼亚加拉大学继续攻读本科或硕士学位。还与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AIT)建立专本贯通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还将与希尔顿酒店管理集团、洲际酒店管理集团合作,引进专业课程,按国际酒店管理标准开展人才培养。特色班的学生学习劲头足,教师热情高,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合作学校的充分肯定。

  今年以来,学院先后接待了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和我国台湾等地的40余所高校来访,先后安排教师和学生赴德国、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日本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等10余次出访,教育国际化走在上海同类高校的前列。

更多专题
超越的梦想人生

海纳百川才能兼收并蓄,吸收借鉴方可扬长补短。在实践中,南车四方股份充分认识到,与最强者比起来,自身的...

打造轿车业的民族品牌

民族轿车是我国汽车业发展的一个硬伤。在以前几十年,中国路上跑的轿车几乎都是国外汽车巨头的品牌。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