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势冲上国际经济大舞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实现产品的结构升级,已成为现代企业加速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积极应对市场风雨的实战底牌
近日,中国西电集团签订了历史上单笔份额最大的一份供货合同:为目前国际电压等级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云南至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提供输变电设备,合同总金额达14亿余元人民币,占整个工程动态总投资的四分之一。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电器制造行业,西电靠什么取得如此成绩?“这份供货合同的成功签订,是西电集团多年来持续自主创新的结果。”西电集团总经理张雅林如是说。
西电一位高级工程师介绍,由于电器制造业的特殊性,产品的创新性要求非常高,要赢得市场,关键是如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如何进行有效的技术创新。
引研一体促技改
西电集团在“九五”和“十五”期间,累计投资近10亿元进行技术、产品的引进与更新。在西电,引进技术只有兼顾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才算是一个成功的技术引进。为了避免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公司决策层通过精心策划与组织,保证了从引进到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跨越。据了解,西电在引进技术时,有“三个必须”:必须同时引进开发、分析、设计工具;必须以人为本,同时进行人员培训;必须通过工程参与,同外方联合工作进行锻炼。在得到了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培养了科技人员,提高了实践经验和自身的创新能力。
据悉,西电公司先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11项,引进产品的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自主开发研制新产品296个,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78个,拥有国家专利权的36个;完成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和科研课题51项。
产品开发重市场
西电集团总经理张雅林对技术创新和技术管理有着深刻的理解。为了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完成新一轮产品技术提升,提出“三不原则”:坚持不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不开发、达不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不开发、结构没有创新的产品不开发。这样就减少了开发方向性的失误,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开发质量和产品的生命力。此外,在产品开发中,西电集团实行“抓两头、促中间”的管理思路,即抓好对国家、对企业发展有战略意义的重点新产品和市场急需的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的新产品,以推动新产品开发,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目前,西电集团的产品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远销包括东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南美、德国等市场在内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输变电装备产品和技术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XD”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
随着自主创新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西电集团为我国三峡工程、西电东送工程等越来越多的重点工程研制生产关键设备。在承担这些重点工程过程中,西电集团研制成功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国际水平的技术装备。例如,在国家特高压电网工程中,西电集团自主研发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断口罐式断路器、百万伏变压器以及国际首创的电压等级最高、单台容量最大的有级可控电抗器等。8月20日,由西电集团完全自主开发的,世界上第一台百万千伏特高压输变电用开关设备研制成功,这套设备将用于明年6月山西晋东南至湖北荆门全长660公里的特高压电力输送上。
目前,西电正在研究并考虑在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整合内外科技资源,组建集团层面的研发中心,并在此基础上申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支撑企业战略部署的实现。
海纳百川才能兼收并蓄,吸收借鉴方可扬长补短。在实践中,南车四方股份充分认识到,与最强者比起来,自身的...
民族轿车是我国汽车业发展的一个硬伤。在以前几十年,中国路上跑的轿车几乎都是国外汽车巨头的品牌。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