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大企业到底离世界企业500强有多远?这个话题似乎已与一年一度的中国企业500强发布形影相随。与往年一样,2007中国企业500强的出炉照例激发了国人对中国大企业发展的无限想象空间,让人自觉不自觉地跳出了时空和心理的局限,代之以一种更为恢宏的全球视野,并凭借它来审视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基本脉络,而这也正是中国企业500强发布者将“全球视野”纳入今年发布会主题之中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全球视野”已经成为有理想的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的必修课,因为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已毫不留情地将中国企业推向潮起潮落的世界经济汪洋。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漂洋过海到异域他乡开疆拓土;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走进国门,声势咄咄在中华大地安营扎寨。于是,竞争超越了国界,“同行是冤家”的中国俗语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印证。
中国大企业到底离世界企业500强有多远?这种反躬自省的姿态无疑有利于中国企业找准自己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定位,从而避免陷入妄自菲薄或夜郎自大的非理性泥淖。眼界决定境界,见贤思齐、扬长避短、找准定位、科学决策应该是理性反省的最终目的。中国企业只有具备全球视野,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化市场中游刃有余、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企业500强的发布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素材。
海纳百川,能容乃大。全球视野需要开阔的胸襟。环视全球,我们可以发现,以中国企业500强、制造业企业500强和服务业企业500强为代表的中国大企业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整体规模和竞争力已今非昔比,与以前不能望其项背的世界企业500强也渐行渐近。但要看到,中国大企业与世界企业500强在规模、利润、品牌、核心技术、跨国经营等方面还存在着显著差距。这需要中国企业以全球化的理念和视野,深入研究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各种国内外因素,以谦逊诚实的态度学习、借鉴国外大企业的成功之道,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做强做大做久新路。
“风物长宜放眼量”,全球视野还需要长远的战略。企业的目光不能只盯在价格、质量、服务等传统领域的竞争上,它还必须通过塑造、保持、提升自身形象的方式来吸引公众关注,这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在和谐发展正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主旋律的情况下,企业更是要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股东、员工、供应商、竞争者、顾客、社会、自然环境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内心的和谐建设,保护环境、善待劳工、扶贫救困,这也已成为时代的潮流。
对有志于“行船出海”的中国企业而言,全球视野还有利于降低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如上所述,承担社会责任甚至成了企业“出海”参与国际竞争的“船票”,因为几乎所有欧美企业都要根据相关标准对其全球供应商和承包商实施社会责任评估和审核,并以此作为合作的基础。也有调查显示,跨境并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缺乏全球视野,没有花时间了解当地文化、风俗、习惯等有关方面的内容,并据此制订符合当地特点的管理战略。
海纳百川才能兼收并蓄,吸收借鉴方可扬长补短。在实践中,南车四方股份充分认识到,与最强者比起来,自身的...
民族轿车是我国汽车业发展的一个硬伤。在以前几十年,中国路上跑的轿车几乎都是国外汽车巨头的品牌。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