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阳是闻名全国的“造纸之乡”,富阳造纸行业年产值占到GDP总值的20%以上,其中白板纸产量占全国该类纸产品产量的89%,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白板纸基地”
每年GDP产值的20%来源于造纸行业,但是却不砍伐一棵树木,反而消化来自世界各地的350—400万吨废纸;利用这些废纸生产出质地优良的工业和生活用纸,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对废水资源进行梯级利用后实现达标排放,对废渣实现再次处理生产出污泥纸;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对废弃利乐包的回收利用,不仅生产出优质再生牛皮纸,而且还将其中的铝和塑料成功分离,在减少污染的同时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这就是浙江富阳市———一座曾经以小造纸污染著称而如今又以循环经济出名的城市。
为了更好的了解循环经济在造纸行业的实际运转情况,在浙江省环保局的协助下,笔者深入富阳这个位于钱塘江上游富春江畔、直接与杭州660万人口饮水安全息息相关、以废纸为原料生产工业、生活用纸的“中国白板纸基地”进行了采访。
富阳古称富春,公元前221年置县,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富阳造纸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是闻名全国的“造纸之乡”,历史上素有“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富阳造纸行业更是发展迅猛并迅速成为第一支柱产业,年产值占到GDP总值的20%以上,其中白板纸产量占全国该类纸产品产量的89%,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白板纸基地”。
因为富阳处于环境极其敏感、环境功能极为重要的杭州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上游,直接关系到下游杭州市的饮水安全,浙江省和杭州市政府都特别重视该区域的环境保护,对富阳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当地政府决定将大力发展造纸循环经济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政府首先从调整原料结构、革新生产工艺入手,在全国造纸行业率先提出废除自制草浆、竹浆等传统原料,所有上规模的造纸企业必须通过技术改造采用以废纸为原料的造纸新工艺。到1996年,通过完成“造纸原料革命”节约了资源和能源,减轻了造纸企业对富春江水质和周围环境的污染。
其次就是根据城市发展要求和造纸行业特点,通过政府的支持引导,正确处理好社会、园区、企业三个循环关系,实现了政府和企业的双赢。具体来讲就是根据富阳造纸业以生产中低档纸为主,以国外废纸为原料,以废纸交易市场为主渠道的特点,通过“废纸———分类———生产———消费———回收利用”,形成造纸产品的社会大循环。通过鼓励造纸企业向3个造纸功能区集聚,建设5个污水处理厂实施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实现造纸企业达标排放;而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用于制作节能墙体材料和热电厂焚烧;热电厂产生的电、蒸汽供园内造纸企业、污水集中处理厂和建材企业使用,从而实现园区内的物质小循环。最后就是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实现清洁生产,通过实现废物分拣、废水回用和废泥造纸实现企业内部的小循环。
经过实施以上措施,按现有造纸规模年消耗的废纸在350万吨到400万吨之间,年产机制纸及纸板360万吨左右推算,每年节省竹木资源消耗近900万立方米,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减少了排放的废弃物;不仅大大降低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减少大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而且每年可节约原煤30万吨左右,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最终实现了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污染的工业经济发展目标,使富春江干流水质基本保持Ⅱ类标准,境内各条溪流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在采访中发现,当地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时不是采用简单行政命令手段,而更多的是采用政策引导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手段,使生产企业自己感觉到只有通过技术革新实现清洁生产才能生存下去。比如说在淘汰“低小散”造纸企业的过程中,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鼓励支持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线,最终通过兑现奖励资金1193.8万元全面完成了76条生产线的淘汰工作。再比如说,为了显示政府治理造纸行业污染的决心,从2000年造纸企业污染排放实现“一控双达标”后,富阳市环保局全国首创向社会公开推出24小时有奖举报电话63318301,并且举报奖金从2001年6月初期的1000—1500元/次提升至3000元/次,到目前累计发出奖金300万元左右,这项措施坚持至今仍在发挥着有效的社会监督作用。再比如说,为了从根本上限制污染企业的发展空间,对污染造纸企业实现“停3开9”等限产减污措施的同时,从2005年开始还将生产企业的环保信誉与生产用电和银行信誉进行挂钩,一旦企业违规排放被发现,不仅要面临限电10—20天的处罚,而且要面对银行信誉降低导致贷款无门的后果。
正是以上的组合措施,使富阳在循环经济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面。目前总投资近亿元以实现24小时在线监控为目标的科技监管平台正在加紧建设,随着它的投入使用,必将使富阳节能减排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循环经济的发展更加健康有序。
民族轿车是我国汽车业发展的一个硬伤。在以前几十年,中国路上跑的轿车几乎都是国外汽车巨头的品牌。其实,...
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当地政府决定将大力发展造纸循环经济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