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铝业发展的有功之臣

企业报道  2014-06-11 10:44:40 阅读:
核心提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是中铝贵州企业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谐呈现生机,和谐迸发动力,和谐才能为企业打造百年老店奠定基础。

  近年是中国铝业公司贵州分公司实施“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迈大步,四年大发展,五年见成效”的最后一年。

  岁末年初,随着统计数据、报表的相继出台,贵铝人欢呼雀跃,同行业为之惊叹。和谐奠定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是中铝贵州企业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谐呈现生机,和谐迸发动力,和谐才能为企业打造百年老店奠定基础。

  改制之初,遵从国家关于“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要求,按照中国铝业公司的安排部署,贵州铝厂进行了重组改制,将生产经营性资产集中在贵州分公司,将非经营性资产集中在作为存续的贵州铝厂。几十年来,原是一家人的企业分为了两部分,对贵铝人来说,血浓于水,情寄相牵。

  2005年,总经理常顺清兼任党委书记和贵州地区企业协调委员会主任,明确提出分公司和厂“坚持互动双赢、建设和谐贵铝”的工作思路。他要求,中铝贵州企业只有一个声音,就是“互动双赢”;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思,就是共谋发展;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建设和谐贵铝。分公司和厂由此建立起共谋发展机制、党管干部机制、会议联络机制、文件沟通等七大机制。从此,和谐贵铝建设正式步入建设日程。厂和分公司各级领导带头行动起来,以“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维护员工切身利益、搞好队伍团结”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和谐贵铝建设。

  在实际工作中,贵州分公司注重抓好工程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三支队伍的建设,努力培育团队精神,逐步打造出一支职业技能高超、团结协作意识强烈、不畏艰难敢打硬仗、勇于积极进取的坚强队伍。在抓好员工队伍教育培训的同时,分公司大力推进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以美好的愿景鼓舞人、以昂扬的精神凝聚人、以完善的机制激励人、以良好的环境培育人,形成了“领导有正气、员工有士气、产品有名气、企业有生气”的生机勃勃景象。

  在“和谐共赢”思想指导下,分公司和厂在各个领导层面、管理方面、生产经营领域频繁互动、优势互补。分公司由此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主要装备和技术经济指标居国内同行先进水平;电解铝生产工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结构调整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分公司成为国家一级计量单位、无泄漏工厂和铝电解、阴极碳素制品试验基地,企业以跨越式的速度驶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获“中国最具信用价值企业”称号。贵州铝厂扭亏增盈也成效明显:2002年实际亏损10875万元,2005年实现利润100多万元;其班子提出了“服务分公司,主业求生存”的战略思想,抢抓机遇,积极寻求发展空间,在中铝公司和贵州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8月,10万吨铝合金熔铸项目顺利开工,为从根本上增强生存发展能力和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奠定了基础。

  分公司和贵州铝厂统一制定、推动的企业文化建设、改善厂区社区环境、构建相互和谐关系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他们提出的“天蓝、地绿、人和、业兴”的总体长远发展目标初显效果。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彻底改造锅炉,减少了烟尘排放,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使蓝天白云常驻十里铝城。“天蓝”的初衷逐步实现。加大投入,搞好厂区、社区绿化美化亮化,同心路等10多条交通主干道,由水泥改沥青的白改黑及加宽平整工程;拆围墙,绿化一新的迎宾公园游园休闲工程;走步机、臂力器等配备一新的健身设施随处可见;各色彩砖装扮亮丽、宽敞的人行道;全部更新的街心、路旁、房侧的花草树木,整齐美观的新式路灯以及寓意厂和分公司、企业和社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厂区中心地带———塔山公园山顶上的双峰相接、互相贯通的连心塔等等,通过实施绿化美化,贵铝的地更绿了,尤显迷人,“地绿”计划已经见效。他们不断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努力打造具有贵铝特色的企业文化,人际关系、企企关系、企社关系更加密切;员工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和”的愿景已成现实。他们通过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分公司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超过百亿元;贵州铝厂形成了5大支柱产业;“业兴”的目标正出现。

  登上塔山观景塔,整个“天蓝、地绿、人和、业兴”繁荣兴旺的景象让人羡慕、让人称赞、让人着迷。

  他们不忘企业职责,积极回报社会,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5年来,中铝贵州企业纳税达32亿多元,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纳税大户。他们时时关注农村教育事业,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体员工捐款100万元,在省内修建了3所希望小学,资助了100名贫困儿童就学。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又捐款助学70万元。近年来,他们热心参加各级党委、政府、工会、民政等部门开展的扶贫帮困、送温暖等公益活动,捐助款物总计达460多万元;贵州铝厂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社会捐助先进单位”,企业党政工领导荣获省“百万职工五月送温暖活动”奉献奖,并获“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

  创新促进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铝贵州企业党委书记、分公司总经理常顺清说:分公司之所以能够实现5年发展目标,创新是关键。

  此话千真万确。

  分公司成立伊始,根据中铝公司“打造百年老店、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战略部署,结合实际,提出了“发展壮企、人才强企、科技兴企、管理固企”的企业战略,制定了“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取得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重大科技成果,部分前沿技术研发获得突破,氧化铝、电解铝生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宏伟目标。为实现高起点、高速度的跨越式发展目标,贵州分公司采用“规划一批、研发一批、转化一批、保护一批”的科技创新管理模式,从分公司到各分厂、从领导到科技人员、从管理人员到一线工人,全员化全过程的参与阵容形成了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步入了良性循环。分公司每年都有30多项科技研发项目申报立项,企业每年开展研发、应用的项目近100项,这在我国铝工业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他们自主研发的“DJYE-1型铝电解工艺过程控制系统开发应用”项目,推广应用后不仅产量、质量提高了,而且电解效率、直流电耗及原材料消耗得到了优化;“氧化铝粉尘治理技术开发与应用”,开发了适合氧化铝生产的技术设备,使粉尘排放明显减少,效果突出,并达到国家标准,年创效益900多万元;“熟料窑增产、提质、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现了高效自动控制,提高了台时产能3吨多,延长了运转周期达34天,年创效益2100多万元;“高黏度重油燃烧技术开发应用”,提高了热效率,每年降低成本3600多万元;“铝电解物料储运及烟气净化管控一体化综合系统”,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应用数据监测的自动检测,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6000系列铝合金圆铸棒、铸轧卷、大扁锭、高纯铝等生产工艺的研发填补了国内空白,仅电耗就比过去降低30%,电流效率也从87.5%提高到93%,为每吨铝提高利润1200多元。提质增产降耗的同时,还大大减少了污染、改善了环境。

  现在,分公司自主创新逐步形成高潮。以亮点纷呈的碳素厂为例,过去,阴极碳块梯形划痕方式不适应市场的开拓,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加工车间通过对划痕刀盘进行改进,由5条增加到7条,一下提高了产品等级,延长了电解槽使用寿命,满足了用户不断提高的需求欲望,为拓展市场创造了条件。2006年,他们为青海铝厂、印度巴尔克公司等提供的该产品受到了一致的好评。他们一鼓作气,为了提高阴极碳块投入产出率,他们充分利用被切割下来的废块做二次利用,从而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产量,2006年增产达1300多吨,创产值800多万元,该项目还获贵州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

  同时,分公司十分重视成果转化,投巨资,使一系列重大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明显的经济效益。仅2006年,他们对获批的26个科技项目就投入了10042万元,投入应用的科技项目总数和经费总数都创下了历史新高。“230KA电解槽技术”、“板式降膜蒸发技术”、“常压脱硅技术”、“高效精虑技术”等一大批自主创新、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从分公司领导到技术开发部门,再到承用试验单位,就连参与的一线工人都高度重视,保证了项目的开工率和进度完成率,提高了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率,为分公司生产经营工作的全面进步、提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显著成绩。

  5年来,分公司共有65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通过鉴定。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6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40项、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的19项,50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至今为止,他们拥有专利技术124项,其中发明专利51项、实用专利67项,已有62项获国家专利局授权,平均每年提交的专利申请达20项以上。“管板式降膜蒸发器装备及工艺技术研究开发应用”、“GS-1、GS-5、GS-10铝用高石墨质系列阴极碳块开发”等10项成果,分别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7项、中国科学技术奖1项。仅2006年,申请专利29项,获授权专利16项。分公司“华光”、“洁云”商标经贵州省工商局评审认定为“贵州省著名商标”。同时,分公司把制定技术标准作为战略竞争手段,力推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的或行业的标准12项、中铝公司标准3项、企业内控标准1项。这在引领、规范竞争、推动自身和行业技术进步、建立自身必要的技术壁垒等方面更是抢先一步。专利数量、力推的标准数量居国内同行之首。可以说,科技创新成为他们经济效益、综合实力全面提高的强大动力,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行业奇迹。

  发展成就业兴

  “发展是硬道理”。以常顺清为首的领导集体深刻认识到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的主题、成为当今时代的最强音。

  和谐的氛围,创新的推动,为分公司的健康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双翅。

  贵州分公司在加快实施氧化铝挖潜、提产、改造的同时,千方百计优化生产组织,保证了生产与技改的并步前进。烧成窑产能大幅度提高,蒸发系列改造全面完工,有效地促进了提产降耗。他们进一步加强了技术指标管理,实施问责制,通过氧化铝粒度技术攻关,强化生产管理,科学调控工艺参数、生产物料平衡及能源平衡,保证了氧化铝的稳产高产。电解铝的生产也出现了强劲向前的势头。他们认真巩固“一强二降”成果,即强化电流、降低阳极效应系数及槽电压,努力抓好强化电流后的工艺技术条件的控制,实时掌握电解槽运行情况,一方面,平稳有序地组织生产;另一方面抓好电解槽的维护管理,力保槽昼夜,延长槽寿命,使电解铝的产量大幅提升。碳素制品生产在任务重、外销产品规格品种多、生产平衡难度大的严峻形势下,通过精心组织,加强工艺管理和设备维护,确保了日常生产用极、四期电解铝开槽新增挂极和产品外销的急迫需要。热电厂坚持“安全、平衡、经济、有序”的生产运行管理目标,积极主动与氧化铝生产进行及时沟通协调,同时加强生产工艺控制,努力保持了稳定的运行,确保了供汽、供电的顺畅进行。

  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强化效益也有了很大进步。他们按照中铝公司关于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的部署,严格执行各种节能管理制度和相应工作标准,积极开展节能测试和能耗统计分析,不断完善了能源管理指标考核体系,努力强化了对外转供能源的管理。同时,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积极开展重油、节油技术攻关,在全面实现重油国产化的基础上,实施了重油使用节油添加剂的试验,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使氧化铝重油消耗比2005年降低了3.65kg/吨。蒸汽煤耗由于优化了锅炉燃烧、提高了锅炉燃烧效率等节能技术攻关与改造,同比降低了11.34kg/吨。他们还通过强化计量检测体系,进一步完善了能源计量,为节能降耗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据和改进方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大力推广应用,为节能降耗开辟了新的道路,为科学开展物资替代、拓展资源综合利用扩大了空间。东水西调、东气西送、东煤西配等措施也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东水西调工程的全面投入使用,使分公司节水成效尤为显著,在产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全年工业新水用量975万吨,同比降低了51万吨,重复用水13376万吨,同比增加848万吨,水的重复使用率达90.8%,被评为“贵阳市节约用水先进单位”和“贵州省‘十五’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先进企业”。

  生产经营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2006年,分公司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和计量检测管理体系实现有效运行及持续改进,现场管理、两化、设备四达标、无泄漏、班级建设等进一步夯实。2006年11月,清洁生产通过省评估,ERP项目深入推进,实现了SAP系统的独立运行,404项目如期完成中铝公司布置的工作,标准量化管理完成了试点项目,分析测试中心2006年12月通过了国家认可委评审,取得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单位证书。按照GCC整改要求,信息部门优化了组织架构,理顺了工作流程,开始了相关的24个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IT管理。以点检制为核心、逐步向预知性检修迈进的设备管理,综合设备完好率、主要设备完好率、主要设备可开动率分别达到99.55%、98.21%、98.5%,动、静密封泄漏率均优于“无泄漏工厂”标准,再次被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授予“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称号。以加强产销街接和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为重点的营销管理,建立完善了销售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合同的履行和用户的需求,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出色完成了销售任务。物资管理、财务管理有了新的进步。安全环保,由于加强了培训、落实了责任,及时排查隐患、及时进行整改,三到位、四汇签、五确认等制度的严格执行,2006年,在过去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无工亡、无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重伤、轻伤严格控制在1‰的目标要求之内。这些成绩,不少均位居全国同行前列。

  一路风雨一路歌,常顺清率领企业以扎扎实实的业绩、求真务实的精神赢得了企业、社会和政府的广泛认同。2005年,中铝贵州分公司被贵州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文明单位”,与此同时也荣获全国企业文化最高奖——“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总经理常顺清荣膺“全国劳动模范”。2006年,分公司总经理常顺清荣获“全国最受关注企业家”光荣称号。

  事实证明,一个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是截然不能分开的。回顾5年再造一个贵铝的辉煌历程,靠的就是以常顺清为首的领导班子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有坚忍不拔、敢为人先的处事作风;有率先垂范、身先士卒的人格魅力;他们是企业的精英、是中国优秀企业家队伍中的佼佼者。

更多专题
铝业发展的有功之臣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是中铝贵州企业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谐呈现...

奋进中激发的优势力量

在冻结法施工方面,中煤特凿两年来投资2亿元更新了国内先进的螺杆式压缩机,研制了轻便、集成、可移动的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