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中国一些企业的成长发展多是始于市场营销,通过学习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营销理论和方法,再加上中国人特有的谋略思维,抓住市场中不断涌现的商业机会,以“市场机会型”的经营方式赢得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主导的名牌战略和中国消费者追求名牌的心理需求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那么,在企业与消费者高度重视品牌的中国,为什么还未出现国际性的品牌呢?一些红极一时的品牌,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就消失了呢?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们不得不回到基本层面,探讨一下“什么是品牌”这个根本的问题。
“冠军地位才能成就品牌”,这是我思考这个问题的初步答案。这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理由:首先,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冠军企业拥有的品牌都是价值最大的品牌,或者说品牌价值最大的品牌大多由冠军企业拥有。从我们经常所见的各类品牌价值评选榜中不难发现这个明显的特点。冠军企业就是在其所经营的业务范围内,市场占有率居第一位的一类企业,它们是各自行业中的领袖企业,拥有引导市场潮流和制定行业标准的能力。这类企业的品牌就是价值最大的品牌。
其次,市场地位与品牌价值是企业这个“硬币”的两个不同的“面”。市场地位是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位置,冠军企业的市场地位高于它的竞争对手们;品牌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承诺和信任关系,品牌价值就是消费者的忠诚度以及愿意支付的品牌溢价。两者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本质内容是一致的,或者更准确地说,两者之间存在一种互动的关系:市场地位越高,品牌价值越大;品牌价值越大,市场地位越高。这是从理论的逻辑中可以分析出来的结论。
如果我们同意“冠军地位成就品牌”这个判断的话,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就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成为自己行业中的冠军企业。目前,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大多是在市场营销领域内进行的,或者与营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无疑是合适的,但也存在不足。品牌建设必须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品牌来。
在全球化竞争环境中,中国企业的战略目标就是成为某个业务领域的冠军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选择与其相匹配的业务领域范围,强大者选择市场规模大的业务领域,弱小者选择市场规模小的业务领域,但成为冠军企业的目标是一样的。在这种战略的指导下,中国企业在其所选择的细分市场中不断追求冠军地位才能一步步走向辉煌。
历史上不乏有脾气的果敢者打拼出一片片自己的天空。性格孤僻、脾气暴躁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身上闪耀着智慧和...
“有多大度量做多大事业。”很多中国成功的企业家与创业者交流时都爱说这个观点。大凡有点人生经历的人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