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技专利>> 国际市场>> 正文

六大制约阻碍中国培养世界级企业

企业报道  2014-06-05 10:34:31 阅读:

  尽管中国国有企业的平均利润是财富500强企业平均利润的两倍,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不发达的工业时代,现代企业制度的优势还远没有发挥出来,真正达到泰勒的科学管理水平的企业为数甚微。进而无法形成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世界级企业。

  国有机制还是民营机制?

  目前,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大大下降。在英国,已不到1%,其他发达国家大致在5%—10%之间。

  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国有企业的效率是各类企业中最低的。此外,国有企业难成世界级的公司,还在于,国有企业在他国进行投资,开展经营活动,或进行并购,有可能被认为含有其他企图,容易引起当地政府的怀疑和社会的反对。美国国会一些议员就宣称:美国不应该向任何一家政府占股超过25%的外国公司发放经营执照。从国际经营规则上说,跨国公司靠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而不是行政垄断去争夺全球市场。

  官本位还是企业家本位?

  中国国企领导人的任命至今来自政府部门。尽管不少国企实行了公司制改造,但政府部门仍然以股份企业的上级身份管理企业,有的上市公司董事长由政府任命,致使上市公司的独立法人地位名存实亡。

  做企业有三个层次:一是创造价值,主要是企业内部创新精神的升华;二是维护价值,使企业战略得以延续;三是分享价值,股东、员工、消费者分享经济剩余与成功。要实现这三个层次,必须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取消所有国有企业的行政级别,完善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以及相应的科学决策机制,从而引导企业家的创新行为。

  统一市场还是分割市场?

  产生世界级企业的基本条件是建立一个更加开放、更为公平、更有效率的统一大市场。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供求状况、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寻求生产经营成本相对较低、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产品。而分割市场的行径就是扭曲了价格信号,使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世界级企业的产生,需要内部和外部两个条件。从外部而言,是要建立开放和充分竞争的市场,只有在开放的市场中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才能推动企业的创新,进而成为世界级的企业。

  浮躁心理还是细节管理?

  现在,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着一种浮躁心理,动不动就说要做世界500强,要学杰克·韦尔奇实施“数一数二战略”。大事要从小事开始。我们要做事,要把事“做完”;但更重要的是用心做事,把事“做好”。这才是更高境界。许多中国企业管理者往往就差那么一口气。这里差一点、那里差一点,就形成了与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差距。

  对中国企业来说,在战略上应该是举重若轻,在战术上应该是举轻若重。举重若轻就是只做一件事,举轻若重就是把这件事的细节做好。

  核心产品还是核心技术?

  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相对优势,是对核心技术的动态把握,它可以应用到其他市场中去。

  譬如柯达,现在大概有95%的人已经使用数码相机,只有5%的人会使用传统的胶卷。在这种情况下,柯达公司凭借它领先世界的核心技术,成功地实现了转型,转而生产美容产品。2006年柯达起死回生。

  又如本田,从摩托车领域进入汽车,从汽车领域进入汽艇,从汽艇领域进入赛车,从赛车领域进入航空,现在本田和通用电气正准备合作制造飞机。

  所以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核心产品,而是对核心技术的动态把握。

  全球化规则还是小作坊心理?

  改革近30年,中国及时抓住并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美国经济学界有句名言:“越开放的经济,效率越高,全要素生产力对增长的贡献越大。”这样看来,开放对中国十分有利。尤其是中国企业要成长为世界级企业,离不开国际化。靠小作坊心理,永远不可能成长为世界级企业。因此,我们在和世界级企业展开竞争的时候,注意从上述六个方面持续改进,加快升级与转型,与全球生产体系相融,在管理和核心技术方面紧逼世界级水准,以一流的制度催育世界级企业的早日诞生。

更多专题
鹤煤发展启示录

作为一个拥有16万员工的企业,它的兴衰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涉及资源型城市鹤壁的未来走向。为了寻...

科学发展观的践行之路

当年,为纪念一名普通战士张思德,毛泽东同志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讲话,“为人民服务”五个字从此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