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数码IT>> 正文

GPS市场 谁说了算

企业报道  2014-05-23 14:40:54 阅读:

  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带动着GPS导航产业的快速深入渗透,普及率也在迅速提高,目前,国外有70%—80%的汽车上装有导航设备,我国起步较晚,以前只在高档车上有预装,而现在正走入寻常百姓家。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05年我国轿车产销量达270万辆左右,比上一年增长约20%,而拥有国载导航设备的车辆不足10万辆,普及率非常低,不到1%,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和需求将刺激GPS市场以30%—50%的速度增长。新科公司发言人说,如果30%的轿车使用导航器,则国内市场容量每年将达100万台,以平均5000元计,产业规模将达百亿元以上。正因为如此诱人,国内许多知名企业和小企业纷纷粉墨登场,誓要分一杯热羹。

  产品——“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大致可分为简易型和智能型两种,简易型只是一个信号接收机,功能相对单一,还需要向监控中心查询以获取相关位置信息,多用于营运和安保、护卫车辆(如运钞车),价格视附加功能多寡有所不同,通常在千元以内。智能型则提供地图显示、目的地指引及语音提示等人性化设计,当然也价格不菲,3000元—6000元是正常价位,多为个人用户使用。可话又说回来,功能多了,方便不假,但操作也随之复杂起来,各界面转换起来有些令人目眩。另外,地图库的容量及更新也都是问题,导航效果受接收信号和地物、道路的变更影响不小。

  现阶段在智能型产品中,地图存量、软件及准确度是其软肋,不少软件公司正开发相关软件优化地图信息,以期改善这种现状。鉴于功能的硬件要求,一些与此交叉的企业正好杀入GPS产品战场,新科由车载DVD转战GPS导航,海尔也利用自己的电脑产品优势推出了车载导航笔记本电脑,据悉,已有厂商利用手机做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尝试。尽管热热闹闹,但市面上还未形成有领导性的强势品牌,产品标准和行业规范也未制订,诸侯割据的局面肯定将持续相当长时间,洗牌是早晚的事,可以预期最后胜出的一定是软硬件俱佳、质量可靠的产品。

  销售——“八仙过海”

  通常的销售模式不外是代理制、连锁制和终端控制几种选择,多数企业选择了代理制,这是国情决定的。除了少数几家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外,一般厂商对渠道没有多少话语权,这是因为国内消费者没有形成使用导航产品的习惯,市场普及率低。当然,功能是否实用、操作方便与否也可能是其中深层原因。

  连锁经营被很多厂家热捧过,但结果不太理想,只好转而做代理制。分析认为,连锁这种模式必须有充分的产品线支撑,消费者成熟以后才会奏效,这有待普及率的提高、市场的深化。

  直接由厂家控制终端固然市场可控,但使管理复杂度上升。既要研发产品,又要管理数量庞大的终端、人员、货品,耗力耗神,也没有“多收三五斗”,于是只把这种手段作为辅助办法,在代理商影响力不够的地区采用,这其中还要避免市场冲突。

  如何留住经销商,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是每个GPS厂商的愿望,也都在追求尽可能扁平的营销渠道以减少周转,提高企业利润和产品竞争力。海尔前不久与一汽大众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将利用一汽大众的渠道为其功能强大的车载GPS笔记本电脑搭台,这是一个“精准营销”的范例,即直接瞄准目标受众发力,可以节省大量营销费用,却能达到理想的销售,但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找到这种机会。

  有趣的是,北京出现了上车险免费安装GPS,这的确让新加入车族的朋友们难以抗拒。凡此种种,GPS产业已经上路。“土豆烧熟了,多加牛肉”!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