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双赢和多赢才是竞争的实质

企业报道  2014-05-14 16:50:00 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内商品市场初具规模,市场机制业已形成并发挥出作用,流通主体实现多元化,流通设施和技术日益改善,现代流通方式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的流通格局初步形成,以市场化为标志的商品流通体系基本建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从宏观上把握,又要从微观上落实。只有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都来共同努力,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和理想蓝图才能早日实现;而社会的和谐发展,又将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商机、更有利的环境。作为企业家,应当全面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深远意义,并为此做出应有的贡献。

  创建和谐企业,首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要破除墨守成规的旧观念,与时俱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企业与市场、企业与员工这两对决定企业本质和生命的基本矛盾以及经营与管理中的购销存、人财物、局部与整体等重大关系,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大力开展一系列创新活动,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破除你死我活的旧竞争观念,树立和开展竞合取得双赢或多赢的新观念。实行道德经营,坚持企业自律和行业自律,以诚信为本,坚持实事求是、互相信任、互相体谅和互相支持,实现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市场、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取得双赢或多赢,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当前消费品市场存在着两个突出矛盾:一是商业企业同消费者的矛盾;二是商业企业同供应商的矛盾。广大消费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商业企业兴衰的决定因素。唐贞观盛世时的宰相魏征曾经说过“民可载舟,亦可覆舟”。消费者对商业企业就起这样的作用。供应商是商业企业运转中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商业企业的整个管理链条就会被打乱。我们要善待消费者、善待供应商。

  我国流通业仍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流通企业整体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管理水平落后、现代化程度不高等,制约了中国流通业的整体竞争力。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就是流通快速发展的过程,不懂得现代流通就不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流通是提高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对于扩大内需、活跃市场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就业和保障消费安全以及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流通业改革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意味着中国消费结构正在升级,新型消费热点已经产生,迫切需要发展现代化的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以带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形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特别是入世后,外资零售企业将进一步加快进入中国的步伐,流通业将面临新的冲击和挑战,迫切要求中国流通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不断发展壮大,以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据了解,针对我国流通业发展薄弱的现状,4月14日至15日,全国流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由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流通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会上指出,新时期我国流通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和贸工农一体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以开拓市场、扩大消费为主线,大力推进商品市场体系、现代流通体系、市场监控体系、流通法律体系和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力争到2010年初步实现流通现代化。

  国家将加快流通领域改革发展的步伐,继续加强对流通企业改革的力度,近一步加大培育流通领域的大公司大集团,促进中小流通企业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国家力争在5至8年内,培育出15至20家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初步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商业批发零售业中规模大、实力强的大型企业和成品油、汽车、钢材、农资、建材、医药销售等行业以及外贸企业中实力强大的流通企业将成为培育对象。国家将从影响大型流通企业发展的各主要因素(如体制、发展战略、管理、资金、网点、技术、人才等)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扶持。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