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体验经济时代,基于社会“生活方式”的知识企业的管理体系,必将彻底颠覆基于“生产方式”的工业企业的管理体系
企业管理与社会时代的关系总是一个时代的管理颠覆另一个时代的管理,并且把它当作了企业管理命题来使用。在我们今天已经或正在经历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与知识社会三种不同的社会时代背景下,其管理逻辑恰好是相反相悖的。
在传统商业的经营时代,各种商业规则是围绕着“创造利润”这个核心命题而发生的。出于赤裸裸的追逐商业利润的目的,商人们总是遵循“哪里有商机就往哪里走”的原则,如果垄断权力蕴含着商机,就会出现官商勾结的局面,如果熟人身上隐含着商机,熟人本身就会被当作利润来源。所以,传统商业所形成的管理逻辑,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发生的,它考验着商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个人的人品信誉程度。因此,商业改变不了世界,因为无论传统商业活动多么繁荣,它都因缺乏丰富产品的支撑而成为有限资源或稀缺产品的财富转移活动,因而对于整个社会生活改变的贡献显得微乎其微。
工业企业管理时代的到来,彻底颠覆了传统商业的管理逻辑,各种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是围绕着“创造顾客”这个核心命题而出现的。传统商业和工业企业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产品”这个新概念的出现,它首先考验的是企业的生产与制造能力,而不是人际关系交往能力。一般来说,生产能力意味着产品产量增加,而产品产量增加则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成本和价格,只要产品的质量好、价格便宜,顾客就会不请自来———顾客就这样被创造出来了。由此,传统商人的人际关系交往能力开始失效,原本非常重要的商人个人的品德诚信,也被企业产品质量的承诺所取代,并且逐渐形成了以“生产标准化、可复制性、可衡量性”为特征的管理体系。
从工业时代走向信息与知识时代的过程,就是从“标准化生活方式”走向“个性化生活方式”的过程。显而易见的是,这并不是工业企业管理体系所能够完成的任务,因为就算工业企业在主观上愿意“以人(个体)为本”,它也不具备以人为本的服务能力,因为它的产品是标准化的通用产品,它的服务也是标准化的通用服务,一旦抛弃了标准化和通用性的产品或服务系统,企业就将因生产或服务的成本高昂而陷入危险境地。同样的,就算企业主观上愿意尊重个体和解放个性,在明明知道严厉的组织绩效考核会压抑和限制员工创造力的情况下,它也不会废弃企业组织的绩效考核,否则企业就将因不知道如何管理员工而变得手足无措。
“解铃还须系铃人”,正是典型工业企业的标准化生产方式,才将整个社会带入到了标准化的生活方式中。因此,未来企业的整体管理需要从过去的生产方式管理体系,全面走向未来的生活方式管理体系。从企业产品角度来说,它不再是生产方式化,而是生活元素化。从企业赢利角度来说,它不再是一种平面的商业模式,而是一个立体的生活方式的商业空间。从企业竞争角度来说,它不再是同业间的竞争,而是基于生活方式的合作。从企业绩效角度来说,它不再是生产方式化的,而是将被彻底的生活方式化。从企业使命角度来说,企业不再是创造顾客,而是创造一种生活方式。
确实,这是一个生活方式个性化的社会时代,不仅企业管理实践正在逐渐走入“后工业企业时代”,而且企业管理理论也正在逐渐走入“后德鲁克时代”。在典型的德鲁克管理时代,我们所谈论的管理关键词更多的是“顾客、品质、绩效、流程、营销、品牌”等等一些热门词语;但是,在未来的信息与知识时代,企业管理的关键词,将集中在“贡献、未来、空间、时间、个体、无为”等等词语上。
当然,挑战从来都是困境和机遇并存。在一个生活方式的管理世界里,中国企业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尤其是对于中国一些急于国际化的大企业,创造生活方式不仅是企业正确的行事方式,而且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捷径和坦途。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