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一徐悲鸿蒋兆和艺术比较研究
在20世纪初的中国画坛,并列出现了两位开派宗师徐悲鸿和蒋兆和.他们在中国水墨人物画领,共同开拓了一条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实现了由中国传统人物画向现代人物画的巨大转变,他们用中国的传统笔墨,融合西方造型方式,以写实的手法,深入刻画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以全新的艺术语言,树立起中国人物画历史的丰碑,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
综观徐悲鸿和蒋兆和先生的艺术成就,我觉得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
一、相同或相近的生世经历和艺术主张
徐悲鸿出身宜兴一个民间画师家庭,自幼学画,由于生活窘迫,只身去上海学画谋生. 蒋兆和出生在四川泸州一个败落的书香世家,七岁就开始习画,16岁的蒋兆和背井离乡到上海. 因为他们来自中国社会最底层的艰辛生活经历,使两人对底层人民群众都有真正的了解和怜悯,也成为他俩日后创作不可缺少的人生阅历的巨大财富!从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和蒋兆和的《流民图》中可见一斑,底层劳动人民的形象始终是他们为之讴歌、呐喊的创作主体! 1927年23岁的蒋兆和经好友商务印书馆黄警玩引荐与32岁的徐悲鸿相识,相似的家世、经历,特别是惊人相似的艺术见解,使他们一见如故,难舍难分。 蒋兆和自学而成的西画功力和初期带有写实意味的作品受到徐悲鸿格外的赏识、青睐和连连称许。在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光中,他俩同桌吃饭,同室休息,同案作画,同校教书,激情地探讨、研究、实践中国画的改造,交融思想认识。徐悲鸿是蒋兆和的良师益友,他向蒋兆和介绍中西美术比较研究,介绍西方美术大师作品,研摩伦勃朗、委拉斯贵支、戈雅、库尔贝、德拉克洛瓦的创作思想和技法,畅谈艺术追求和理想,“我学西画就是为了发展国画”,“在艺术上要走写实的路,应该在我们国家多培养这样的人才”。徐悲鸿的学术理论和创作实践,使蒋兆和大受裨益,从而更坚定自觉地走上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应该说徐悲鸿对蒋兆和现实主义艺术观的形成起到领引作用!
二、异同的艺术追求道路和成就轨迹
徐悲鸿在上海结识一大批颇享盛誉的学者,深受康有为的赏识,“得纵观其所藏”,“相与论画”,也接受了康改良中国画的变法思想。后来徐悲鸿赴日本求学半年,全面地了解在西欧画风影响下日本画家“摆脱积习,会心于造物”的创造精神。特别是在蔡元培等人的资助下,留学法国八年,勤学苦练,艺术日臻成熟,载誉归国后一跃成为画坛瞩目人物!徐悲鸿致力于艺术教育和改良中国画,他发表《中国画改良论》,支持康有为、陈独秀、蔡元培关于用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的主张,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的思想,建立依循现实主义的原则忠实于客观描写的艺术教育方向,强调师法造化,重视基础训练,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坚实功底的美术人才,如吕斯百、吴作人、张安治等,形成中国艺术教育中的徐悲鸿体系,对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突出贡献!蒋兆和到上海后,以画广告橱窗装璜设计为生,但追求艺术的热情始终保持一种亢进的状态。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开放多元,多种艺术思潮交相辉映,西方的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纷纷涌入,然而只有现实主义的作品重重地叩开蒋兆和的心扉,他甚至在19世纪法国“伟大的农民画家”米勒的作品中找到了他在家乡时的印象!他开始自学素描、油画、雕塑,流连各种绘画展览,扎进西方绘画的书海中,踏上了他“为民写真”、“为人生而艺术”的艺术创作的探索之路!从《卖报童》、《卖花女》、《朱门酒肉臭》、《流浪的小子》、《缝穷》、《多愁多病》、《卖子图》、等众多作品看,蒋兆和把笔触对准了那些社会底层的人们,同情劳苦大众,用写实主义的创作方式揭示劳苦大众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痛苦。丰富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力,堪与十七世纪最著名的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比肩,他们共同最有价值的艺术是描绘下层人民,带着深切的同情心关注着那些命运悲惨的人们,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蒋兆和的作品一举把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推进到世界现实主义绘画的行列!
三、 徐悲鸿艺术理论蒋兆和艺术实践完臻的结合
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文化一同猛烈冲击着衰颓的中国画.1917年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论画》中明确提出“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此事亦当变法”.五四运动中率先举起美术革命旗帜的是吕征和陈独秀.吕征在《新青年》杂志上撰文指出“中国美术之弊盖莫甚于今目,诚不可不加革命也”.他认为要让人们了解中外美术各自特点及变迁过程,从中取长补短,建立一种民族主义的新美术.陈独秀的观点更如具体鲜明,他以为“若想把中国画改良,首先要王画的命.因为要改良中国画断不能不采用西画的写实精神”他指出清四王留在画坛上的影响是“大概都用那临、摹、仿、托四大本领,复写古画”,根本没有自己创作可言.因此画家必须“用写实主义,才能发挥自己的天才,画自己的画,不落古人的窠臼”.他们对衰弱的中国美术痛心疾首,强烈地提出变法、改良和革命的主张!徐悲鸿是接受和支持这些主张的.他深受中国传统美术的熏陶,也留洋接受西方美术教育,在中西美术比较研究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艰难地探索,提出自己一系列的见解和主张:“艺术有三大原则,即真善美是也.”“吾努力之目的,第一以人为主体.”“妙属于美,肖属于艺.”“写实主义足以治疗空洞浮泛之病.”并提出新“七法”:“位置得宜、比例准确、黑白分明、动态天然、轻重和谐、性格毕现、传神阿堵”.教学中特别强调融入西方绘画的素描造型基础功力.徐悲鸿倡导并建立的美术教育新体制,有力地冲击了中国美术传统教育模式,受到新美术特别是海外学成美术人才的赞同和追捧,也受传统美术人士的反对和抨击!徐悲鸿英年早逝,蒋兆和以非凡的成功实践自觉地担负起徐悲鸿未竟事业,丰富和发展了写实主义创作实践和理论,最终完成了以徐悲鸿蒋兆和为代表的中国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理论和教学体系的创建!
蒋兆和一生始终坚守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创作了以《流民图》为代表的一大批现实主义人物画作品.其现实主义思想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1鲁迅的影响 蒋兆和在上海美专任教授时,如饥似渴地阅读过鲁迅大量的作品,深受其思想影响 ,对鲁迅作品中的人物更是高度的同感共鸣,创作的《与阿Q像》惟妙惟肖,精简扼要,出神入化,足见蒋兆和对鲁迅作品精深细研和天才的领悟。2、徐悲鸿的影响 3、生活阅历的影响. 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蒋兆和的写实倾向,与他年少这段苦难生活有密切关联,使这位贫苦画家对写实主义风格绘画有了自然和朴实的向往,笔触至始至终对准了那些社会底层的人们,用写实主义的创作方式揭示劳苦大众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痛苦,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在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激烈碰撞中,蒋兆和毕尽全部智慧,勇于实践,准确地找到传统文化样式在现代世界中新的生存发展方式,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借古开今、贯通中西,他的艺术样式一一蒋家样,展现了现代水墨人物画的新面貌,为中国现代人物画史开创了新的纪元.
徐悲鸿倡导的写实主义思想和蒋兆和现实主义创作在理论和实践珠联璧合,一脉相承:(1)真善美相统一的艺术价值观;(2)关注人生的人物画创作观;(3)惟妙惟肖、神形兼备的造型美学观;(4)开创了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新语系.
四、 徐悲鸿蒋兆和比较评价
在西方文化迅猛东进的二十世纪,东西方美术也经历着一场激烈碰撞,徐悲鸿和蒋兆和在共同探索建立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过程中,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和相近,有很多共同和契合,这在中国美术史上乃至世界美术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但君子和而不同,尽管他们有很多一致的地方,但也有互为特点风格的差异:
(1)担当有别 徐悲鸿深受康有为变法中国画思想影响,赞同并支持陈独秀、蔡元培等改良中国画主张,他学贯中西,对中西美术进行考察和比较研究,倡导包括人物画在内的写实主义以建立中国新美术体系.蒋兆和生活在社会底层,在为人生而艺术的过程中也经历过本能到自觉的升华,特别是与徐悲鸿写实主义人物画部分发生了高度一致的交集,接受、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
(2)“改”“融”各异 尽管徐悲鸿对吸收西方美术精华部分采取融合的态度,但他的作品中还存在明显的改良意味,把西方速写、素描、明暗等植入中国画中.再以徐悲鸿的《愚公移山》为例,图中人物更显西方美术之风格,就连模特儿也是以印度裔为蓝本.蒋兆和没有留洋经历,他自学成才的西画知识完全被融和进中国传统绘画中,创造出既不同于洋人,又不同古人的全新的水墨人物画法,对后辈产生重大影响.徐悲鸿和蒋兆和的这点异同,恰巧表现出新人物创新探索的前后历程.
(3)取材古今 徐悲鸿喜欢借古喻今,他许多画作取材于古代史实,《愚公移山》《九方皋》《田横五百壮士》等,以极大的热情唤酲中华民族奋发精神.蒋兆和直写苦难大众,多表现穷困潦倒和被外敌入侵蹂躏的人们,浓郁的悲剧色彩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如《流民图》《卖子图》《与阿Q像》.
(4)形神各表 在艺术创作上,徐悲鸿注重把西画古典主义写实手法融入绘画中,强调西方绘画素描造型能力,重线条和渲染的结合,重画面的韵致,以形达意,以形传神.蒋兆和以南齐谢赫“骨法用笔”作为水墨人物画的形式基础,解决了西方素描块面体积关系和中国画线条关系矛盾的难题,创立了神形兼备的“白描”。通过对形象特别是面部刻画,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以神传神.
现今由徐悲鸿蒋兆和倡导的现实主义和创立的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创作和教育体系,仍显现出强盛的生命力,对当代乃至今后画坛产生重大影响.徐悲鸿蒋兆和这对艺坛双子星对中国人物画的里程碑式的贡献将永远熠熠闪光!(作者:江苏省扬州市公安局陈辉)
海纳百川才能兼收并蓄,吸收借鉴方可扬长补短。在实践中,南车四方股份充分认识到,与最强者比起来,自身的...
民族轿车是我国汽车业发展的一个硬伤。在以前几十年,中国路上跑的轿车几乎都是国外汽车巨头的品牌。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