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医疗医企>> 新闻>> 正文

莫让不当“时间管理”夺取健康

企业报道  2014-05-08 08:42:49 阅读:

  由于对工作时间排序的不同理解,导致经理人与员工有70%的沟通是浪费的,加班也是浪费的。经理人的身体累出了问题,员工的心理也极其不愉快。国外的经理人在中国工作时就常说“中国的经理人太不会用时间”。其实,他们讲的不是每一天的24小时概念,而是整个人生的时间管理

  某日,记者在预定的体检时间里,看到了北京人民医院某医生的办公桌有一本学术杂志。其中一篇学术论文的内容是关于中国企业经理人的健康调查。其中一条“时间管理”在中国是首次纳入调查。而事实显示:几乎所有的经理人都在这个问题上遇到障碍——自己排定的时间表、设定的目标自己都无法严格的执行下去。时间一长,这个目标在中国的经理人那里几乎就是一个“摆设”。让自己时时的欺骗一下自己,尤其是涉及自己身体利益的,比如,某日应该体检、某日应该洗牙、某日应该锻炼身体等等,哪怕就是半年一次或者一年一次也难得在预定的时间内把事情完成。

  而由于长期无法按照预定的时间完成目标,也导致了一些人患上了忧郁症、心脏病。他们总是强调别人给自己带来的麻烦,总是强调客观因素。有这种情绪的经理人在单位经常脾气暴躁,而回家就更不愿意跟家人交流。甚至把在外面的不愉快全部转移到家人身上。所以有这样一个笑话说:娱乐圈的艺人离婚率第一,商界的经理人离婚率第二。只是他们较为低调而已。

  不做时间主人易患心脏病

  记者采访过天津市的一位经理人,他工作了30年,喝酒喝了30年。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都能够戒烟成功,但酒就成了他无法舍弃的伴侣。

  事实上,他的“时间管理”就是较为混乱的。8点上班,他一定7点就到。5点半下班他一定7点到8点走,说是长期国营企业领导养成的习惯。其实,大多数员工们并不欣赏他这一点,他的行为给员工带来了思想上的压力——你不需要给孩子、丈夫做早饭,不需要送孩子上学;甚至都不需要做锁门、关窗这类生活中的琐事。你早来就是看看这里、挑挑这里的心态,还不如在家里锻炼一下身体。同时也给班子成员养成了一个习惯——都要跟他保持同步的时间安排。年终的家属会上经理人还拿这个事情表扬家属们“有理解的精神”,这让外籍的管理者很不高兴。他就直接提出“你们生病要企业报销全部费用,员工就没那么多待遇。这是不公平的概念,不应该提倡”。他还尖锐的指出“这个经理人白天还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睡一会,但大多员工是没有这个待遇的”。

  现在,这种现象在地方企业的经理人中还很普遍。他们80%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病,很多40岁的经理人都加入了这个队伍。

  “为什么预期体检都做不到?”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大多都是简单的一句话,“哦,没有时间。”而专家的意见是:“你没有把生命纳入管理时间里”,这是一个观念问题而不是时间本身的问题。

  急于追逐导致时间混乱

  前两年,在某位企业家猝死的现象出现后,很多经理人都在反思“是累的”,是“过劳死”。那为什么出现这个现象?不仅仅是个体的差异,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事业跟时间捆绑得太紧,不容自己太缓慢,“慢了就意味着落后”。

  1970年,美国学者彼得提出一个论点:“大部分人在组织内都会晋升到个人能力无法胜任的层阶。对于个人的这种过分要求和无法胜任的负担,将给人带来沉重的压力以及个人和同事之间、和自己之间都会出现精神上的冲突。比如:今年必须升官、今年必须达到什么目标。一切都要抢在人家前面。有的人为此放弃婚事、放弃看望父母、放弃学习机会等等。出现的病症多为胃病、忧郁症、心肌梗死。

  专家的药方是什么?是“把时间管理当成生命管理”。要什么?不要什么?什么时间要合理?把压力变成动力是有条件的,不然压力不是动力,而是危机。

  工作、家庭、健康和生命是4个必须平衡的要素。经理人更需要时间领导力——制定时间表、排定优先顺序、分清重要性、明确自己最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调整好心态,控制忧虑和怀疑自己的情绪产生,这样就会从容的把自己的时间表执行下去。

  就像医生开玩笑说:“看一次牙半小时。拔一颗牙才5分钟。然后换回的是身体上的舒适。”只有明确价值观才做不后悔的事情。

  那么,自己可不可以采取某种方法呢?

  用好时间做对事

  为诺基亚等中外大公司担任“时间管理顾问”的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何常明建议:那些“时间老是不够用”的经理人:“你做的事情是否都有价值?”中国很多经理人做的事情有半数是可以商榷的。“你做的是你自己喜欢的吗?符合你的价值观吗?”

  《用好时间做对事》一书就谈到:职场目标要求你有价值观。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走路就会充满激情、精力充沛、心情愉快,给别人当榜样。

  何常明给人的建议是:把创新、成功、快乐、健康、自由、美丽、勇气、真诚、尊重等超过100个价值观的选项罗列在一张纸上,你自己选出8项最重要的价值观。在他的实验中,看到每位经理人最后能够选出5项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接受这个训练的经理人说:自己明白自己要想做什么是真的最重要。时间排列出来后,心里舒服多了。力量和时间都是有限的,这样,才能更好的把工作目标实现还保持身体健康。不得职场忧郁症,给员工一个好的榜样。

  记者在采访时经常听到国外的经理人在中国工作时就常说“中国的经理人太不会用时间”。其实,他们讲的不是每一天的24小时概念,而是整个人生的时间管理。

  在美国旧金山的一个咨询公司调查表明,造成工作压力、不喜欢自己工作的三大理由是:不知道该做什么、不知道该做到什么程度、不知道为什么要做。

  同时,一个调查发现,由于对工作的时间排序存在不同理解,导致经理人与员工有70%的沟通是浪费的,加班也是浪费的。经理人的身体累出了问题,员工的心理也极其不愉快。所以,近几年国际上的大公司出现了“一天只做一件事”的时间管理理念,专家们认为,经理人一天只做一件事情效率更高,实现得更好。这正应了卡内基的名言“活在今天的方格里”。

更多专题
悄然崛起的英力特化工

这里是塞上煤城,是宁夏最北端的城市——石嘴山。宁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力特化工)就悄然崛...

“常胜将军”常德传

在中国的港口运输界,有一位被称为是“常胜将军”的人物,那就是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