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观点与评论>> 正文

浅谈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报道  2014-05-06 09:54:53 阅读:

  人力资本≠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是两种根本不同性质的概念。人力资源是劳动性质的岗位,是泛指普通员工,应属于管理学界研究的范畴;人力资本是具有资本性质的岗位,能够进入到这种岗位的主要是技术创新者和职业经理人,主要属于经济学界研究的范畴。对人力资源主要是管理问题,而对人力资本主要是治理问题。对企业最为关键的,甚至起到兴衰存亡的要素主要是人力资本。所以,公司治理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怎样调动人力资本的积极性,同时能控制住它,因为人力资源供求无限,但人力资本却非常短缺。

  薪酬≠工资

  在企业内有两种分配制度,一是工资制度,二是薪酬制度。这两种制度是有性质差异的,工资制度是人力资源的回报方式,薪酬制度是人力资本的回报方式,工资制度由人力资源部门管理,薪酬制度由董事会管理。这是两个根本不同的制度,但我们现在还是混为一谈。工资是劳动的报酬,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劳动值多少钱是用工资作为评价的,但人力资本不是劳动,是资本性质的要素,所以对它的利益回报不是考虑工资制度,是把其作为资本来考虑回报。资本回报是什么,国际上使用的就是薪酬制度。

  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建立“人力资本制度”就是要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包括经济利益激励和权力地位激励,人力资本的经济利益激励又包括基本薪酬、激励薪酬、股权收入、职务消费、福利补贴等等。在权力与地位的激励上,如国外并不是谁出资就由谁派人出任董事或担任CEO,而是把财富交给最能干的企业家。

  对人力资本不仅仅是激励,还要有约束。一是内部约束,企业要有一整套制度,比如说合同约束、机构约束、偏好约束。二是外部约束,利用社会机制对人力资本进行约束,比如说法律约束等等。有一个非常好的约束,同时有一个非常好的激励机制,最终人力资本的作用就会得到充分发挥,又不会损害出资人的利益。

  企业文化的塑造

  企业文化是人的价值理念,是思想范畴的内容,是整个企业的发展、制度安排与要求在员工价值理念上的反映。企业有什么制度安排就有什么样的价值理念,所以企业文化很重要,有一点像社会道德,比如说治理社会首先靠法律,治理企业首先靠制度,但是最美好的制度也有失效的时候,这时就靠企业文化来约束。几年前曾有一位研究企业文化的专家来我国考察,临走时我就问他,你从研究企业文化的角度喜欢研究我们企业什么现象?他告诉我,他只喜欢研究两种现象,一是“窝里斗”很厉害,二是财务失控,研究的结论是除了制度有问题外,关键是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比如说产权清晰就要求人们有个价值概念,不是我的钱不要,但你们是“不拿白不拿”。

  差别理念看待分工

  “大锅饭”一直被经济学界视为我国传统企业低效的根源,那么,产生“大锅饭”的根源又是什么呢?是中国传统企业中对人能力差异的否定。价值观念调整已经成为阻碍国企改革最大的问题。

  首先,人的能力差别导致人们在企业中的分工差别。人的能力差别虽然受控,但是更大的是天赋问题。比如说当作家就需要一个很强的形象思维能力,把死的能想活。经济学强调短缺、强调机会均等,但不强调机会平等,所以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应该要学会自我调节。

  其次,分工差别导致收入方式差别。有人拿的是薪酬制度,有人拿的是工资制度,这两种制度没有可比性。

  最后,收入方式差别决定收入水平差别。有差别才正常,坚持反对“大锅饭”。

  “夹生饭”最难吃

  国有企业在改制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如企业产权结构问题,一个企业没有一个非常好的产权结构就很难谈到竞争力;还有债务的问题,在国际上有一个原则:债务跟着资产走,但我们大部分不是债务,而是债务负担,债务负担不能跟着资产走,一个行业内,负债率到了多少就是债务,一超过就是债务负担;三是员工身份转变的问题。国有企业和员工的关系是企业的无限责任,而一般来讲企业和员工的关系应该是有限责任,是双向制约选择,同时根据劳动提供报酬,建立社会保障,而不是无限责任。

  以上这些问题不解决,现代产权制度就建立不起来。中国大量的上市企业都是“夹生饭”,都不是真正的股份制企业,“夹生饭”最难吃。中联集团在改制方法上不要自己改自己,最好是找一个非常好的中介机构。你们这个行业的进入门槛非常低,周围都是虎视眈眈,更应该加速调整,不改制,就无法适应这个市场。现在中联还有自己的优势,但如果不加速改制,优势便很快会丧失,光靠企业领导人的苦心经营是不行的。

更多专题
悄然崛起的英力特化工

这里是塞上煤城,是宁夏最北端的城市——石嘴山。宁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力特化工)就悄然崛...

“常胜将军”常德传

在中国的港口运输界,有一位被称为是“常胜将军”的人物,那就是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