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解决了许多难题,还创造了许多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可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医疗问题仍然困扰着中国,这个问题并没有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缓解,反而像一个越抽越紧的死结。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报告披露“我国医改工作基本不成功”。
一石激起千层浪,医疗制度改革究竟要向何处去?处于医改漩涡中的民营医院应该最有发言权。为此,本报特采写了一组有关民营医院深受体制性障碍束缚的报道,一方面为夹缝中生存的民营医院鼓与呼;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为医疗体制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家住在北京市五环路以外的金先生最近几天觉得身体有些不舒服,他想到医院去做个检查。尽管离自己家不足200米就有一家医院,但金先生还是准备到十几公里外三环路附近的一家医院就诊。是什么原因让金先生舍近求远?道理很简单,离家近的医院是民营医院,看病完全自费;而十几公里之外的公立医院是医保定点医院,在此就医可以享受医保报销待遇。更重要的是,单从名字上公立医院就让金先生觉得比民营医院踏实、正规。
在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的角力中,凭借着先天优势,公立医院吸引了绝大多数的患者,患者多带来了较高的收益与较高的再投入。在盘子越做越大的过程中,公立医院不断地扮演着“多财善贾”的角色;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营医院的处境有些压抑甚至是忍辱负重,在公立医院的四面围困中左冲右突,在夹缝中艰难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医保门槛
医保与非医保,一字之差让金先生多跑了冤枉路不说,也让全国3000多家民营医院感受着医疗市场的冰火两重天。
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统计,国内目前大概有3000多家民营医院,而这其中只有一部分医院能同时接诊门诊和病房病人,若算上小型门诊和个体医疗诊所,数量将极其庞大,但总体规模却相当有限。
“公立医院占据着绝对的市场份额,民营医院只能在公立医院照顾不到或不愿涉足的领域。”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的一位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据了解,一个城市的常住人口中约有60%至70%的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民营医院因为没有医保定点资格,只能为剩下的30%至40%的人服务,而且这部分人同时也是公立医院争夺的对象。毫无疑问,现行医保制度已经成为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之间展开公平竞争的最大障碍。
在这种市场格局下,民营医院不得不向专科医院方向倾斜。以北京为例,“ⅩⅩ女子医院”、“ⅩⅩ口腔”已经成为民营领域的品牌医院,然而其相关负责人不得不承认:“医院走到今天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避开公立医院的优势就只能是死路一条。”
一部分民营医院选择独辟蹊径做强做大的同时,更多的民营医院却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秘书长赵淳举的一个例子很有代表性:在2002年年底,他们统计国内有1600多家民营医院。不久前他们举办了一个活动,发函和这些民营医院进行联系,结果发现至少有300封信被退回,有些医院现在已改为服装厂。
税收歧视
“谁能相信,我们的缴税比例竟然同饭店一样。”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北京市某民营医院行政院长说起缴税的事忿忿不平。据他讲,民营医院被视为营利机构,税务部门将民营医院征税标准等同于餐饮服务业,所占比例为医院收入的8%左右。而同样是医院,公立医院则被视为非营利机构,不但没有税负,还可以享受到大概要占到总收入8%—10%左右的政府财政补贴。“同样是100元的营业收入,民营医院实际得到92元,而公立医院则会得到108元以上,里外相差16%之多。”
据了解,在2000年年初,国家为了鼓励发展民营医院,曾出台了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民营医院自取得执业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给予下列优惠:对取得的医疗服务免征营业税;对自产自用的制剂免征增值税;对营利性医疗机构自用的房产、土地、车船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3年免税期满后恢复征税。然而,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许多民营医院在取得执业登记后,并不会马上进行经营,往往要花上两年的时间才能进行运作。所以3年的税收优惠政策并没有给民营医院带来多少实惠。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主任陈家应透露说,一直到现在,国家还没有针对民营医院制定专门的税收办法。
人才困局
“去年,刚毕业的大学生来了3个,没过半年又都走光了;从大医院请来的坐诊专家,一周只来一个下午,除了帮医院扩大些知名度外,远水难解近渴。”北京市一家民营医院院长认为人才问题是民营医院壮大的最大难题。据了解,民营医院员工在身份转换、职称评定方面被排斥在公立医疗机构之外,这是优秀人才不愿投身民营医院的主要症结。
不少民营医院的医生都是从公立医院退休后来的,年富力强的很少,可以独当一面而且能全年在医院坐诊的医生奇缺。没有人才补给,使得民营医院难以发展壮大。
此外,民营医院医生以专科为多,而全科者极少,这也使许多民营医院走上专科发展的道路。因为这些专科回报高,即便拿出相当一部分收入应对医疗风险也有钱可赚。在投入大、风险大、回报低的老年病、妇产科等领域,则少有民营医院涉足,这也限制了民营医院向大型化、普及化发展。
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的差距是全方面的,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体制性的缺憾是所有民营医院心中最大的痛。尽管国家鼓励民营资本投身医疗事业的利好消息不断,但多数的民营医院负责人还是感觉“力度不够,不能适应民营医院发展节奏”。一家起步较早的民营医院院长告诉记者,作为上世纪90年代首批成立的民营医院之一,能坚持到今天非常不易。从成立之初医院就盼望着国家扶植民营医院的力度再大些,与公立医院的待遇差距再小些,然而15年过去了,“平等国民待遇对我们来说还是奢望”。
这里是塞上煤城,是宁夏最北端的城市——石嘴山。宁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力特化工)就悄然崛...
在中国的港口运输界,有一位被称为是“常胜将军”的人物,那就是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