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非常奇怪当说到企业基业常青这个敏感话题的时候,我们的一些企业家似乎进入了一个非常扬扬得意的状态,好像认为我们已经把握住了今日中国历史的进程,大家都谈到了我们怎么能够“常青”?“常青”是和“万古”连在一起的,我们仅仅用两个CEO、用两个海归就能够常青吗?我们肯定会“万古”而不能“常青”。道理很简单,在中国的历史上我们的企业家曾经有过非常辉煌的时代,我们的晋商、徽商曾蜚声海内外,我们的工商文明在整个世界历史上曾经是非常辉煌的。如果说今天相对而言中国起飞了,那我们飞得还很低,看了过去我们的盛唐、秦汉、清明上河图,看到中国历史上财富占到全球的五分之四,我们今天真的才刚刚起飞。
今天我们的企业家有些飘飘然在这里侃侃而谈,认为只要把企业治理好了就能够“常青”,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所有的企业家之所以能够有今天,企业家自身的努力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中国走到了又一个现代的工商文明取代传统农业封建文明的新时期,我们是踩着这个梯子才走到今天的。我们的前辈比我们要优秀得多的多:范蠡不做官而游历江湖成为中国第一代大商人,洋务运动到现在起码有四代人成为烈士。我们要“常青”怎么能忘国?如果我们整个企业界没有一种对工商文明的深刻认识,没有推动中华民族进行工商文明发展的基本意识的话,我们很可能面临的是“万古”而不是“常青”。一代一代的中国商人毁灭了,一代一代的文明毁灭了,不是我们的先人没有本事,而是中华文明两千年的历史就是暴君和暴民把文化商人边缘化、排除化和颠覆化的历史,且是一次比一次更残酷的颠覆,这符合封建文明的基本基础,它是非常简单的叫做皇帝、官员加农民和边缘化的商人结构。今天则不同,从16世纪全世界的工商文明冲破中世纪的黑暗,到今天已经是工商文明席卷了整个世界,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可谓一切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对比之下,今天我们处在这样好的一种发展环境中是多么幸运。前不久,中国中央电视台一套播放了两部片子,一部是《水浒》,里面英雄好汉风风火火闯九州,该出手时就出手,如果水浒的好汉今天出现在我们中间,我想很多人会鼓掌。但如果风风火火走九州成为很多企业家所效仿的一种精神,凡事搞不定的就找几个人强行去和人家谈判,那实在是我们的可悲。另一部则是《汉武大帝》,汉武大帝如果放在现代的话,当年整个公私合营的过程都没有了。汉武帝是历史上一个毁坏中国伟大灿烂工业文明的暴君,就是他使我们在产生工业文明的过程中受到了毁灭性的损失,汉武帝在位的36年中消灭了匈奴不到14万人,自己却损失掉了2400万人,这就是历史。为什么他前面的文景之帝能够和亲?从工商文明的角度来讲,和亲是当时所谓合理处理国际关系、制造发展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但当暴君走上没有人制裁和没有人制约的过程的话,那一切就全完蛋了。
今天我们走到一起,我希望我们企业家团结起来共同奋斗,除了营造好我们的企业环境,还要推动社会环境的发展。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