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振方立志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研发矿物肥这个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研制成功、试验成功,用大量的无可争辩的典型示范农田所获得的丰收成果,对党和国家作一个交待,给农民科学种田,科学施肥,高产丰收,发财致富奉献一份厚礼。王振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中国中部的河南省南阳市有一位深受农民欢迎和尊重的民营企业家王振方。说起王振方人们就想起了1998年新疆“中国科技博览会”和2004年上海“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王振方这位民营企业家因利用“麦饭石”研发和生产出“美农欣”天然多元素矿物质肥料而备受大会尊重。谁能知道王振方这位经过实践才证明了可称得上是位优秀的农民科技发明家,在光荣的背后还有酸甜苦辣。
敢担风险为农民“丢人”也要把好事办好
俗话说得好,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再好的品种也离不开高效环保的肥料。没有绿色环保肥料,从何而来绿色食品呢?提起“麦饭石”大家都知道是一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多元素矿石,麦饭石对人体有益,对植物的生长是否也有好处呢?科学的试验和农民朋友们大量的实践应用证明了麦饭石不仅对人体有益,使用在农作物上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矿物质绿色环保肥料。
在王振方到处筹借资金研发生产和大面积推广试用矿物肥时,只要人家敢用,王振方就满意了,也只有人家用后愿意买矿物肥时产品才能出卖。此时的王振方因推广他的科技发明已借了亲朋好友不少钱。有一次一位借给他钱的人急用钱,向王振方追要还钱,他实在拿不出钱,那人一气之下把王振方告到公安局派出所,说王振方借钱不还是骗他钱了,派出所为了弄清是不是骗钱,让王振方到派出所说明情况。王振方这位年近花甲的农民发明家眼泪横流,向公安人员诉说了他为研发矿物肥所付出的心血和大量的借钱投入,承认借了钱,但决不赖账,等他产品卖出去保证即时还他钱。后来派出所的民警看王振方确实说的是实话,就是把他关起来,他也拿不出钱还那人。民警看王振方借钱办的是好事,眼下又确实困难,就做控告方的工作,才把王振方放回家。至今王振方一提到那个事就很不好意思地说:“民营企业不容易,没有国家和财政投资,全靠自己拼命干,没有钱啥事也办不成。我研发矿物肥本来是个对国家、对农民、对社会都是有好处的大好事,可又有谁知道这个矿物肥就是那么好呢?五笔字型的发明人王永民起初在研发五笔字型时不也有不少人不相信吗?可是最终王永民的科学发明成功了。比起王永民和很多发明家、企业家他们经受过的困难,我受点委屈就不算啥了。”
因祸得福感谢政府的关心支持
王振方深有体会地说:“因研发产品欠账没还,被公安局抓起来,这回我可真是丢了人。但对我来说是因祸得福,我执着科研发明‘多元素多功能矿物肥’的事引起了社会关注和议论,时任南阳市人民政府主管科技的副市长张忠祥、市科委主任朱传义以及市科委、市财政局的领导对我的科技发明矿物肥项目给予了关注,经过调查论证,南阳市科委于2001年元月26日以宛科200132号文件下达南阳市2001年科技发展计划的通知,把我研发的矿物肥列入南阳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的名称定为‘绿色多元素肥的开发应用’,先后于2001年、2002年两次给我划拨了共计4万元人民币的科研攻关经费,我非常感谢政府领导和市科委、市财政局领导对我们民营企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我将努力工作,用对农业、农民所作的贡献来报答政府对我的厚爱。”
执着的科研精神诚实守信的经营方法
王振方在多种石料中挑选出了麦饭石、沸石、天青石、方解石、紫石莹、白石莹、石中黄子等作为基础原料进行组合,按照一定的补充比例配合出了这种绿色环保肥料。据有关部门监测,这种肥料有益于疏松土壤,抑制病害,有针对性的灭草,提高产品质量,广泛适用于粮食、果树、蔬菜等作物。人们称王振方发明的这种肥料为“新型多功能天然矿物质肥料”。一个农民发明家要把他的发明专利推广应用到实践中去,尽管是个好事,但也有喜有忧。喜的是有开拓精神的人见到王振方拿出权威质检部门对他发明“矿物肥”的检测检验报告,听了王振方介绍“矿物肥”的优点,就敢大胆地先用一点试试看,与用传统的施肥方法相比较。只有在农户亲眼看到了、亲身使用矿物肥后才相信。记者亲眼见到唐河县、内乡县、南阳市卧龙区的农民使用了王振方的矿物肥后,粮食增产,瓜果、蔬菜都丰收了,农民们乐呵呵、笑哈哈的真实场景。忧的是,有的农户思想保守,不敢使用从祖先起辈辈就没有听说过、更没有使用过的矿物肥,怕的是使用矿物肥后,一旦自己这些土地不适应矿物肥,粮食减产怎么办?思前想后不敢用。还有一部分人是自己用了矿物肥后,所种的粮食、瓜果、蔬菜高产丰收了,他们自己也得到了实惠,发了财,但是他们不愿意叫别人也走这条发财路,他们不告诉别人高产增收的经验,除非是他们的亲朋好友他们才说真话是用了矿物肥后粮食才增产了。人有点私心,怕别人赶上或超过自己的富有是正常的。但是,这种想法和做法对王振方研发这个产品的推广试用和示范使用是不利的。
王振方为了把他多年来攻关研发的“天然多元素矿物质肥料”广泛推广应用到更多的农业、农村、农民那里,他积极与北京华久三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北京华久三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焦俊武原是国家科委信息中心重点服务办公室主任,焦俊武对这个合作项目很重视,不但帮助王振方进一步科技攻关,还给王振方投入了不少资金促其发展。王振方不断地深入到农村和农民朋友们谈科学种田,让农民们大胆试用他的“南阳天然多元素矿物质肥料”。王振方为了叫农民们放心使用他研发的“新型多功能天然矿物质肥料”,对农民们保证说:“你们使用我研发的这种矿物质肥,不管种植什么作物都决不会减产,一定会高产,如果比往年减产,亏数由我王振方赔偿,高产多得全是你们的。”经过唐河县、内乡县等多县、市区农民朋友们的大量使用,果然不出王振方所料。唐河县粮农陈守东告诉记者,他使用了王振方研发的矿物肥后种出的小麦亩产达800多斤,比过去用传统肥料增产33%以上。还有一位农民给记者算了笔细账,说他家使用王振方的矿物肥后,小麦收成平均每亩产量836斤,投入肥料成本大约65元;使用常规磷肥和二铵种出的小麦平均亩产690斤,成本约80元,前者与后者相比平均每亩增产146斤,增产21%,而肥料成本却减少了6元多,增产效果确是突出。
企业研发产品更重要的是看消费者的需求
记者在南阳市卧龙区七一乡白塔村村主任张炳合家的菜田地里见到,使用了王振方矿物肥种出的蔬菜长势喜人。张炳合说:“自从我种芹菜用了矿物肥后,就跟往年种的不大一样,从颜色、从根系、从长势、从时间差都不一样,比往年要提前时间、提高产量,估计产量最低能提高30%-50%;种黄瓜每亩效益可能达到4000元以上,经济投入也只是100-200元钱。”
河南的不少农民朋友们使用了王振方的多功能天然矿物肥后,确实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在种植业中以速效化肥为支柱的生产,在获得高产的同时,也破坏了土壤结构,结果是农作物产量提高,质量下降,可持续发展受到损害。多功能天然矿物肥会不会也有这种副作用呢?
中国作物学会栽培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瞿志海说:“新型多功能天然矿物肥料是一种好肥料,改良土壤、特别是改良盐碱土效果相当明显。而我们全国有2亿亩的盐碱土地,这样改良将起到很大作用,对农业、对农民减少投入、提高化肥利用率很有好处。”
河南省商丘市的一位农资经销商说,“一个多月我销售了1000多吨王振方的矿物肥,老百姓用了都说好。”
由于王振方在科研上保持执着的精神,坚持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放在首位,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在河南省内外有不少人都知道矿物肥能增产增收,现在到王振方厂里买产品的人越来越多,市场打开了,有时还得预付定金才能买到。
记者为更多地了解我国农业的施肥情况,走访了多位具有权威性的农业专家。据专家介绍,目前我国传统化肥利用率为30%-40%,每年浪费化肥近3000万吨,农民损失达300多亿元。由于有机肥、无机肥使用比例和蛋、磷、钾使用比例严重失调,不仅使用效益下降,总体质量也呈下降趋势,耕地退化愈显严峻。
而农民们使用了王振方的多元素矿物质肥料种出的粮食、瓜果、蔬菜增产了、投资减少了、经济收入增多了,得到实惠的农民一谈到王振方和他的“矿物质肥”都乐呵呵、笑哈哈,笑在脸上,甜在心里。
有志者事竟成
南阳市天然矿植物制品厂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拼搏,科技创新,研发的适应市场需求的矿物肥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好评。从这个企业的兴旺发展看,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是他们事业成功的一个巨大动力。例如:1995年10月16日,王振方和他的夫人王文丰在北京参加科技发明会议时,原国家计委主任,时任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的袁宝华同志亲切接见了这位农民发明家王振方。袁会长关心地询问了王振方研发“矿物肥”的试验成效。王振方对袁会长的接见感到无比高兴,他双手握住袁会长的手一一作了如实汇报。袁会长高兴地说,“你研发试验的‘矿物肥’,从质量检验部门的检测检验报告看,‘矿物肥’是个好产品。对发明创新的产品,要经过大量的实践来检验。如果通过大量的实践试验,证明是切实地能够提高粮食产量、质量,又能够疏松土壤、高产增效,那就说明你为我国农业和农民做了一大贡献。”袁会长高兴地鼓励王振方要努力发明创造,争取早日成功,为民造福,为国争光。袁宝华同志当场为王振方题词“有志者事竟成”。会后,王振方把袁宝华会长和很多领导对他的关心重视当作他事业的巨大力量和财富。他不畏艰难困苦,不惜一切也要把农民种田迫切需要的矿物肥研发试验成功。王振方立志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研发矿物肥这个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研制成功、试验成功,用大量的无可争辩的典型示范农田所获得的丰收成果,对党和国家作一个交待,给农民科学种田,科学施肥,高产丰收,发财致富奉献一份厚礼。王振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