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微山湖畔腾飞路 世纪辉煌谱新歌

企业报道  2014-04-22 11:06:39 阅读:
核心提示:如果说风景如画、闻名遐迩的微山湖畔是他们诗意的生命家园,那么,乌金滚滚的浩瀚煤海则是他们驰骋梦想的广阔战场!澎湃激流中,他们肩负神圣使命,万里扬帆,一路高歌

  如果说风景如画、闻名遐迩的微山湖畔是他们诗意的生命家园,那么,乌金滚滚的浩瀚煤海则是他们驰骋梦想的广阔战场!澎湃激流中,他们肩负神圣使命,万里扬帆,一路高歌,以如椽巨笔重绘锦绣河山,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挑战者雄姿为企业发展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新路!他们丹心相映、文化塑魂,为企业腾飞不断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推动企业在煤海激流与时代风雨中直挂云帆,搏击风浪,不断抵达辉煌新彼岸!将一个如诗如画、拥有卓然风采与远大前程的现代化煤炭企业写进共和国煤炭工业的光荣史册!

  它就是枣庄矿业集团(以下简称枣矿集团)骨干矿井之一,连续三年荣获全国“高产高效”矿井荣誉的付村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付煤公司)。它的掌舵人、公司经理阚世光也以其卓越贡献获得全国双十佳矿长等殊荣。此刻,就让我们共同走近这支煤海劲旅,沿着他们的光荣足迹与文化之魂一起去发现、去感悟、去思索……

  使命:胸怀壮志 重整河山

  在发展困境与挑战中,以阚世光为首的领导班子怀着放歌煤海的一片赤子丹心,依靠高屋建瓴发展方略、科学务实的领导作风,以凌云壮志、大刀阔斧、重整河山的决心掀开付煤公司发展新篇章!

  (一)

  “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只要横下一条心,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翻不过的山,走过去,前面就是一片阳光,阳光一片。”阚世光和他领导的付煤公司以其开拓奋进足迹成为这句话的生动见证!

  2004年10月26日6时18分,对付煤公司全体干部职工来说,无疑是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在枣矿集团领导鼎力支持下,在以阚世光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经过两年多艰苦努力,作为集团2004年十大重点开拓工程之一,付煤公司总长度5600余米东二辅助采区集中运输巷全线贯通,从而结束了在同一采区过度集中开采历史,标志着设计科学合理、开拓布局优化两翼开采结构的全面形成,为公司未来更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短短两年时间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在付煤公司却是超越自我、开拓创新、再铸辉煌历史的转折点。2002年7月,带着集团领导的信任与嘱托,在付煤公司全体干部职工期待的目光中,以阚世光为首的新班子走马上任。付煤公司地处济宁市微山县境内,水陆交通运输十分便利。矿井1998年8月1日建成投产,原设计能力年产煤120万吨,2004年原煤产量达到220万吨,成为枣矿集团的骨干矿井之一。矿井投产之初,正值煤炭行业市场萧条,加之内部管理挑战重重,企业效益下滑,生产经营举步维艰,作为集团公司第一家子公司、核心层企业,付煤公司发展快慢,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矿区发展大局。面对困境,以阚世光为首的领导班子深知肩头担子的分量,值此关头,是激流扬帆、乘风破浪还是优柔寡断、痛失战机?对阚世光这位生于京杭大运河畔台儿庄,1977年21岁时就来到柴里煤矿500米深处,20多年搏浪煤海的硬汉来说,答案显而易见。在就职演说中,他慷慨陈词,至今,那感人肺腑的话语依然回荡在全体干部职工耳畔。他说:“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只要横下一条心,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翻不过的山,走过去,前面就是一片阳光,阳光一片。”正是为了心中这一片阳光,阚世光上任当天与公司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见面后,就结伴而行,与职工亲切交谈,认真调研,为未来领导思路寻找灵感源泉。更以此为起点,在未来无数个日日夜夜里,新班子始终奔波在生产一线,与职工群众打成一片,身为经理的阚世光每月下井都在15次以上,正是依靠与群众紧密相联的工作路线和锐意进取精神,新班子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发展形成“以人为本、夯实基础,科学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工作思路,描绘出崭新的企业发展蓝图,决心以市场为导向,采用先进技术,做精做细煤炭主业;以主业为依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升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培育企业文化,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时代精神搏击风雨、铸造辉煌!

  (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前进的征途将历经重重挑战!而付煤公司干部职工的斗志与激情将融会进这奔腾不息的煤海浪花之中……

  对以阚世光为首的领导班子来说,付煤公司的处境无疑是异常严峻的。面对接续紧张局面,集团公司董事长江卫等领导多次到付煤公司调研指导、现场办公,专题研究接续问题,并把解决付煤公司接续作为矿区解决接续问题的切入点和示范点。正是在集团领导鼎力支持下,2002年以来,领导班子按照大集团战略要求,始终把“优化开拓布局、解决生产接续”作为矿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来抓。为此,阚世光向全体干部职工发出号召,“苦干二到三年,彻底使矿井大变样”,确保2004年矿井形成“两翼合理配采”,2005年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彻底扭转矿井开采接续紧张不利局面。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领导班子将矿井接续问题作为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和矿长工程来抓,阚世光亲自挂帅,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专门设计队伍。2004年9月份,施工进入最后关头,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一天总进度不到5米,阚世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十天之内连续开了3个现场会,组织有关人员会审,研究如何在工时利用上做文章,确保工作进度,技术上推广“三小”作业,实施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严把质量技术关,实施严格检查验收制度,经过800多个日日夜夜艰苦奋战,共开拓东四轨道巷、东四运输巷、东四回风巷及东二辅助回风巷、东二运输轨道巷,累计总进尺达5800余米,实现东二辅助采区和东四采区联合布置,形成三大采区布置清晰独立、优势互补开采布局,为公司未来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奋飞:激流扬帆 创新辉煌

  创业新征程上的阚世光深刻认识到,企业要发展,要想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拥有强大竞争力,就必须沿着宏伟蓝图指引方向,依靠管理创新、安全生产与一流产品质量,使企业在市场激流中万里扬帆,搏浪前行,走向成功!

  (一)

  在干部职工大会上,阚世光深刻指出:“我们宏伟蓝图早已制订,但是再美好的蓝图,也需要我们去贯彻、去落实。我们只有脚踏实地、苦干加巧干,不断进行管理创新,跳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条条框框,切实采取有效的行动才是我们惟一的出路,不如此,蓝图就是空中楼阁、就是海市蜃楼。”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顺应枣矿集团大集团战略的实施,付煤公司领导班子为实现企业历史性跨越,殚精竭虑、运筹帷幄。在精心论证基础上,对经营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非煤产业、企业文化等诸方面都制订了详尽规划和规章制度,从组织指挥、技术管理到岗点,从公司干部到中层干部再到工人,都实行责任到人、奖罚到人。公司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将市场外部压力传递到公司内部,压力均摊,重心下移,增进全员市场意识。内部实行市场化经济运作,推行原煤生产、经营管理、后勤福利、非煤产业四条线管理。线与线之间模拟市场化运作,完善内部价格体系,做到市场无处不在,价格无处不存。企业发展中领导班子还充分体现劳动、资本、管理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推进企业发展中的价值,最大限度地挖掘广大职工巨大潜力。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基本原则,分配向苦脏累险岗位倾斜,井下、生产辅助、地面分别执行321分配比例,同时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积极探索按劳分配、按股分红、管理和技术参与分配办法,激发职工生产积极性与创造性。

  “质量是企业的命根子。干一辈子的煤矿,就是要搞一辈子质量标准化。质量标准化就是安全、就是生命、就是效益”。正是依靠这种强烈质量标准化意识,领导班子始终坚持“质量是付煤命根子”的理念,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大力实施精品工程,并在工作实践中严格执行各项规定,自觉维护付煤“命根子”。为使质量标准化建设真正到位,公司成立领导小组,设立质量科,层层有专人负责,制订出台一系列质量管理制度、奖罚细则、检查标准等,使质量标准化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切实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

  与此同时,领导班子严格工程质量验收,做到奖不心疼,罚不手软。对工程质量不合格的一律推倒重来,并追究当事人责任。为全面提升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发挥以点带面作用,阚世光亲自挂靠掘进四区,力创精品工程,样板巷道,并为精品工程亲自命名,颁发嘉奖令予以嘉奖。山东省局领导在付煤公司检查时,对他们狠抓质量标准化建设思路和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前不久,矿井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被中国市场研究中心授予“质量、服务、信誉AAA级”企业。

  (二)

  “生命无价,安全为天。安全无小事,小事当大事,确保不出事”。在阚世光领导下,公司始终将安全摆在“重于一切、高于一切、压倒一切”的位置。

  鉴于矿井煤层属于瓦斯异常区,被列为省局A级调度矿井实际,领导班子提出“让集团公司领导放心,让省局领导放心,全力打造平安矿井”奋斗目标。

  为此目的,他们突出“以人为本”安全理念,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安全管理根本措施来抓,精心提炼安全理念,引导职工树立安全首位意识。领导班子还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解决制约生产重点、难点问题,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众所周知,稳定可靠的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防灾、抗灾基础。为此,他们优化通风系统,畅通“三道关”,即“畅通供风关”,对主要通风机进行性能测定分析,确定按需分配优化方案;“畅通路径关”,积极修复失修严重、通风阻力大巷道;“畅通用风关”,创造性建立可视风门等提高通风系统可靠性,为井下职工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工作环境。依靠畅通“三道关”,实现与矿井实际生产能力相匹配的本质安全型通风系统,得到山东科技大学院长、博士生导师谭允祯教授等专家的一致认可,并指出其为同类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借鉴和指导。瓦斯涌出异常是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付煤公司被山东煤炭局列为A级调度矿井。为此,领导班子特别采取“三种手段”治理瓦斯。通过强化宣传引导手段,公司上下形成“治理瓦斯是矿井‘天字号’大事”共识;加强现场检测监控手段;采用先进科技手段从根本上消除瓦斯威胁。公司还完善机制,创新举措,确保安全管理呈上升走势。按照“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原则,逐步建立起一套富有活力的管理运行机制。同时把工作落实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领导班子还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度,真正体现“一枝摇百枝摇”安全联带处罚格局。强化“双基”建设,构建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建章立制,按照标准,注重实效,完善对“双基”建设责任包保与考核奖惩制度,推行阳光安全监察创建活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集聚安全合力保安全。通过夯实基础,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合理配置安全生产硬件资源,实现最佳安全状态。创建文明、优质环境,实施隐患治理,创建安全健康环境。

  常青:产业延伸 文化铸魂

  未雨绸缪,从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付煤公司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确立了“煤与非煤并重”战略,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而文化铸魂则为企业基业常青提供了强大精神动源。

  (一)

  从一些煤矿资源枯竭衰败的现实中,阚世光以强烈的危机意识,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到发展非煤产业重要性,制定了“以煤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方针,优先发展具有规模效益骨干项目,形成以电厂为龙头,机械维修制造为依托的发展模式。

  在阚世光领导下,领导班子对原来厂点进行改革改制。改变过去企业投资主体过分单一状况,吸取多种经济成分入股,形成控股、参股、全部民营多种体制并存发展的格局。同时,搞好煤炭综合利用。煤炭资源深加工是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途径,公司利用煤炭拣选出的次煤做燃料,吸收公司职工资金建成煤矸石热电厂。该电厂作为集团公司十大重点工程之一,由集团公司控股、矿区工会参股、付煤公司干部职工入股。电厂运行以来,领导班子严格按照股份制方式进行运作,于2003年8月底顺利完成产权改革,根据电厂实际效益,制订可行分红方案,在保证电厂效益提高、规模扩大基础上多为职工谋福利。万得公司是由原劳动服务公司整合而成的,企业占地2万平方米,生产用厂房1.2万平方米,拥有10个厂点,可加工生产锚杆、锚固剂、风筒、矿车、金属网、经纬网、水泥盖板、铸铁盖板等50余种产品,其中部分产品已取得国家煤矿安全标志证书,形成了综合加工、机电维修、水泥预制多元化的服务网络。领导班子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规模,坚持搞跨行业、跨地域、跨所有制合资合作经营,成立了凯尔公司,并从澳大利亚引进锚杆钻机生产线,产品填补了枣庄矿区空白。同时,公司新成立了晨曦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利用3000亩林地,大力发展农林牧副渔加工一条龙,并成立胶合板厂,走出了一条以农养企、以企富农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目前,公司非煤产业逐步形成以煤矸石热电厂为龙头,机械维修、制造、农林养殖为依托的非煤发展模式,从原来单一的原煤生产型企业发展成集洗煤、发电、机械制造等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

  “善者谋其事,智者谋其人”。公司领导班子以人为本,以德治企,文化铸魂,使付煤公司在世纪腾飞路上拥有了不竭精神之动源!

  在阚世光领导下,领导班子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以来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掀起“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大讨论热潮。狠抓党的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党纪、政纪、法律、法规教育活动,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

  为使企业可持续发展拥有雄厚人力资源保证,领导班子把各种人才作为一种资源来管理。根据专业特点,对人才实行动态管理,采用公开竞聘形式,先后选聘公司中基层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文秘人员等,使人力资源源源不断流入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其次在考核上予以量化,严格实行职工末位淘汰制,既从激励又从约束机制上用好人力、用活人力。激励上实行多元化,采取提拔任用并重方法,分配向苦脏累险岗位倾斜,激发一线职工生产积极性。同时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待遇,在公司内部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的良好用人机制,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最大限度地凝聚和使用好各类人才。

  领导班子还充分发挥优秀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推动力作用。全面实施“铸魂”工程,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提出“以人为本、激活潜能、协调发展”工作思路,全面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强化企业精神、核心理念、经营理念、作业理念和职业道德理念等理念识别系统的灌输与渗透,让职工熟记、接受、认知和运用,令职工真正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塑于行,让职工对本企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使命感和归属感,进而自觉把自身利益和企业利益融为一体,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源。

  在此基础上,领导班子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调动职工主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引导职工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充分发挥职工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以人为本落脚点放在提高人的素质上,最大程度发挥职工潜能。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全面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开展争创“学习型个人、学习型班组、学习型单位”竞赛活动,实施全员培训战略,建立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机制,促进企业向学习型、知识型企业转化,使全员素质得到根本提高,逐步实现职工自理、班组自治,通过文化铸魂使企业不断走向创业新辉煌!

  尾 声

  光荣属于过去,光荣属于未来,光荣属于奋进的付煤人!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