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有的人一有钱就为富不仁?为什么有的中国的企业家一出名就出事?笔者以为,这绝不是用“中国的企业家素质普遍偏低”或“中国的企业家大都属于久贫乍富修养不够”等一两句话能够概括的。笔者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的制度和文化有待完善。
计划经济时期,我们讲一大二公,讲“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结果,一大批“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执掌了“革委会”的大权,干出了许多荒唐事情。
其实,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是正确的。问题是先富起来的部分人若凌驾于普通公民甚至法律之上,出问题就是必然了。四川某农民企业家为了修水电站,强行占据某普通农民的砂石场,而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对这种违法行为不仅不予以制止,甚而助纣为虐,最终导致农民引爆“人体炸弹”,造成一场轰动全国的悲惨事件。
假如我们把企业家当作普通公民一样对待;假如在法律面前企业家和农民的人格一样平等,类似的惨剧便不会发生。
要知道,失去监督的权力是可怕的。无论是政治家还是企业家。
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企业家的身上也有着难以克服的弱点和缺陷。这种缺陷一旦处在个人行为不受任何约束的状态,便会暴露无疑。黄宏生之所以敢于挪用公司资金,表明其在公司行为不受任何监督与约束。
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说明公司治理结构本身有问题;一方面也表明社会监督力度基本处于盲区。因为企业家一旦做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一顶顶桂冠和光环便会环绕在头上,其本人也就成为一个地区的特殊人物。
一位从美国考察回来的经济学家在一次演讲中说:在美国,所有政要(包括企业家)显赫人物,不仅受法律的监督,而且新闻记者也在无时无刻地盯着他们,只要他们有任何的风吹草动,很快便会见诸报端。试想,在这样严密的监督体系下,又有多少人敢于铤而走险,冒天下之大不韪呢?
要减少黄宏生们的出事几率,最根本的是完善我们的制度和文化。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