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沂矿务局古城煤矿(以下简称古城矿)位于兖州市北郊,属于兖州煤田,是原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的现代化中型矿井,1996年5月开工建设,矿井总投资6.5亿元。2001年1月1日正式移交生产管理,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经过技术改造现有生产能力已达到200余万吨/年,现有职工1728人,下设10个科室、10个基层工区。
近年来,在以矿长王洪忠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古城矿紧紧围绕临沂矿务局“先优后增再大,先强后富再美”的发展战略,以建设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矿井为目标,科技兴矿,管理创新,努力打造安全本质型矿井,培植特色企业文化,团结和带领全体干部职工搏击煤海、开拓奋进,以跨越世纪腾飞之雄姿,不断奏响辉煌的新乐章。2003年,矿井各项指标实现“三大突破”:原煤产量突破200万吨,达到216.6万吨,比2002年同期增加70万吨,在全局实现首个矿井产量翻番,全员工效10.17吨/工;盈利突破2亿元,人均创产值26.09万元/人,创全省同类矿井先进水平;职工人均年收入突破1.8万元,比2002年同期人均增加2824元。全矿思想观念、安全基础工作、领导干部工作作风、职工队伍素质实现了“四大转变”,发生了质的飞跃。2003年该矿被评为山东煤炭系统“双文明”单位,获全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双十佳”矿井、全国“煤炭工业行业级高产高效矿井”称号。2004年度获“全国煤炭环境保护优秀单位”、山东省“科技兴煤优秀矿井”称号。矿长王洪忠也以其卓越领导才干与突出贡献成为2002年临沂市劳动模范、2004年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
肩负重任谋发展 科技兴煤铸辉煌
直面历史挑战,肩负发展使命,王洪忠和全体古城矿干部职工一起,锐意进取、观念革新,坚持“科技兴煤”战略,搏击煤海激流,劲帆高扬开创新辉煌!
临沂矿务局在煤炭行业曾以“小、亏、穷、苦”而闻名全省和全国,是原煤炭部划定的36家特困单位之一。近年来,在以李义文为局长、局委书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困境中崛起,以改革改制为突破口,打好老区找煤扩量实现效益开采、加快新区开发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扩规模增效益三个主体硬仗,实施“一年起步、两年大上,三年扭亏为盈”三步走战略,不断掀开企业发展新篇章。
作为矿务局骨干矿井,古城矿在全局三步走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2002年11月,局委、矿务局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将引领古城矿历史性崛起重任交给以王洪忠为矿长的领导班子手中。就这样,带着领导们的信任与嘱托、在全体职工期待的目光中,领导班子匆匆走马上任,肩负着发展重任,全身心投入到创业激流中。
在王洪忠的带领下,领导班子对矿井现状深入调研,认为经过数年建设和发展矿井生产大框架已形成,积累起现代化矿井生产管理经验,初步具备了向高产冲刺的能力,关键要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围绕原煤生产做文章,挖掘深层潜力,全面提高生产能力,创造最佳经济效益。坚持以人为本和精干高效的原则,以创建高产高效矿井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大力实施“生产上规模、效益创水平、安全争一流”的发展战略,推动古城矿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投产之初,领导班子以“发展先转观念,改革先理思路”为指导,先后组织举办五期副科级以上干部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班,开展增强市场意识、效益意识、创新意识、学习浙江经验等10多次专题教育与实践活动,用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管理新思维、新理念、新知识武装员工头脑,创造性地提出破除“等、靠、要、熬”旧观念,解放思想、公平竞争、放手发展经济、以效益为中心新观念;破除“懒、散、靠、攀”的惰性思想旧观念,树立时不我待、自强不息、抢抓机遇新观念等,破除五种旧观念、树立五种新观念,使员工思想观念实现由守业到创业、由安于现状到与时俱进的重大变化,为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领导班子不断加大技术设备投入,提高生产能力。提升运输设备将胶带全部选用阻燃内芯钢丝绳型;主、副井绞车采用多绳摩擦滚筒提升,电控系统采用PLC软驱控制等;本着大投入大产出的原则,从矿井投产初期悬移支架到轻放支架、综放支架使用以及大功率采煤机、运输机和皮带机的使用,逐步显示出煤矿科技在矿井生产中的优越性;先后装备矿井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生产调度指挥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提升运输系统实现在线电视监控管理,KJ66安全信息监测监控系统使用,实现采掘工作面各种气体全天候监测监控;工作面煤尘预防采用煤机内外喷雾、随机联动喷雾等大大改善了工作面环境。
实施“科技兴煤”战略,将持续技术创新作为矿井发展的动力之源、活力之本。建立和完善动态优化技术开发管理机制和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人才培养基地作用,向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陆续派送培训学员,还有360余人在职进修,近年先后引进大专院校毕业生100余人,有力提升了职工队伍技术水平。通过每月发放技术津贴等政策鼓励创新,近3年累计投入科技资金5000多万元。充分发挥QC活动小组实力,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研究开发26项技术课题,推广应用25项科研成果,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先后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矿务局科技进步奖、“2004年度全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等多项殊荣。
依靠雄厚的技术人才优势与高等院校专家展开科研攻关。近年来,科技创新硕果累累,成功完成了煤巷锚网(索)支护、岩巷快速掘进和高产高效工作面切眼锚网支护课题研究和应用,解决了深部软岩巷道变形大,尤其是巷道底臌技术难题,有力地保证了在大采深条件下巷道支护质量。通过科研攻关,找到采场上覆岩层运动规律,为矿井深部开采向综放支架过渡提供了技术支持。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倒架、大面积冒顶和煤层自燃现象,科技人员通过科研攻关,探索形成具有古城矿特色综采放顶煤核心生产技术,全面提升矿井整体实力。防灭火技术总结出一套成功经验,有效杜绝了煤层自然发火现象,2000年7月份以来,没有发生一起煤层自然发火事故,为古城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该成果获山东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
创新管理搏煤海 与时俱进谱新篇
煤海激流中,他们高扬改革旗帜,创新煤炭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培育强烈创新意识,营造崇尚创新、激励创新的浓厚氛围,将全面提升管理境界和管理水平作为促进矿井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所在。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创新是发展不竭的动力。在王洪忠的带领下,领导班子推行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针对矿井从建设型向生产型转换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从细节和基础抓起,建立了以信息化为支撑、超前服务为特点的物资供应管理,建设信息化工程,一律实行网上采购、定价,库房管理微机化,与供应商、业务科室及时超前联络,实行设备、物料招投标管理,资金周转率和利用率大大提高。加强以控制现金流量为重点的资金管理,健全完善财务工作制度,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严格兑现奖惩,增强各工区节约意识,杜绝大手大脚、材料乱领乱用现象,使成本指标大幅度下降,实现了更低化成本控制目标。建立了以服务客户、控制煤质为重点的煤炭运销管理机制,提出了“质量就是生存,信誉就是市场”的理念,注重从生产源头抓煤质,积极开拓南方经济高速发展地区的直供用户,采取灵活机动、随机应变的营销策略保住重点用户煤量供应,坚持以铁路为依托,不断增加铁路运力,保证销售渠道畅通和市场份额的长期稳定,牢牢控制销售工作的主动权,实现了效益最大化目标。
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建章立制工作,坚持用制度办事、用办法管人,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现代化企业。去年以来,先后完善出台了一系列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使之更加符合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去年2月,对全矿各部门岗位责任制进行整理汇编,共收录部门责任制108项、岗位责任制456项,共计60多万字。同时,制定了员工工作标准、文明行为规范等一系列制度规定,这些制度的规范和执行,使员工从工作第一步起就处处有章可循、事事有据可依,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在古城矿改革发展进程中,矿领导班子从企业长远发展和当前市场经济需要出发,积极推行体制创新。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2003年3月对全矿管理机构进行改革,将原有22个科室压缩合并为10个科室。管理人员60个岗位全部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竞争上岗,使管理人员配置更加合理,管理人员岗位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同时,推行实施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提升管理水平和经济运行质量,形成职务能升能降、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动态机制,坚持任人唯贤、量才使用的原则,让想干事的人有希望、会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位子、干成事的人有待遇,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今年8月份,矿领导班子一致认为对机关实施定编、定岗、定员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具备了轮岗交流的条件,8月底先理顺了销售和财务部门编制,对销售部门的关键岗位进行了轮岗交流;9月份全部完成了机关定编、定岗改革,定岗、定员78人,与基层调整交流29人次,把一批具有丰富基层实践经验和管理能力的队长提拔到管理岗位,同时把机关部分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充实到工区锻炼,以满足当前生产经营急需的业务专长人才和全面复合型人才,形成了以培养管理、技术和业务骨干为目标的全面复合型人才速成培训机制。建立灵活的竞争激励机制和严格的跟踪考核管理办法,对上岗人员实行动态的监督考核,坚持半年一考核、一年一轮换,将绩效考核与民主评议相结合,实行末位淘汰制,将对干部的监督权和任免权交到职工手中,进一步增加科学民主选拔的透明度,鼓励科室自主、个人自律,并将近几年招聘的大、中专毕业生纳入到考察范围内,对机关工作人员形成强有力的冲击,充分激活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潜能,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明年上半年将从整体上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以需要为中心的择优用人标准,公开竞聘、竞争上岗,进一步整顿机关队伍,优化管理机构设置。
矿领导始终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天”字号大事来抓,强化安全理念渗透,狠抓基层建设。集思广益,凝练升华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核心理念,把安全工作提高到“重于一切、高于一切、压倒一切”的高度来认识,在全矿持续开展“热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大讨论和“安全帮教结对子”等群众安全教育活动。创建了“一个树立、两个一切、三高理念、四个贵在、五个没有、六个目标”的安全理念,通过系统梳理、广泛宣传,使之真正融入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
与此同时,矿领导还移植军队特有的管理模式,实施内部全员军训,塑造员工令行禁止的纪律观念和行为风格,培养团队精神,强化服从意识,打造完美执行力,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为矿井长治久安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从班组长抓起,通过举办班组长安全管理经验交流会、安全教育专题报告会,建立职工诚信档案,通过作业规范、学习考试等途径,增强干部职工搞好安全工作主动性。科学规划矿井“双基”建设方案,配套出台了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与规章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安全长效机制。今年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完善提高,填补安全欠账,打造亮点工程,提高矿井整体安全水平,重点解决制约矿井生产能力“瓶颈”因素,新建井底二号煤仓,更换改造新型箕斗,加固改造了主皮带下山,保证了矿井主提升能力,改造了-505水平运输大巷,更新了轨道下山绞车,使矿井辅助提升能力满足了全矿生产需要。同时,对井下重要硐室及候车室进行完善,-850大巷及-850泵房变电所变形整修。
古城矿还通过强化现场安全管理,狠抓基础建设。强化职工培训,提升职工安全素质。确保费用、设施、内容“三落实”,仅今年前3个季度就培训职工1487人次,今年又投入100余万元筹备了三级培训机构,使安全培训上规模、上档次,为今后大力实施教育培训工程奠定基础。同时,优化文化环境,重视设施投入,实施功能文化战略。2003年以来,全面启动安全教育“五个一”工程:井口至运输大巷建立安全教育“一条线”,-505大巷建设了700米安全宣传长廊,喷印安全标语20条,达到了安全标语墙上有、职工上班随巷走、安全生产心中留的效果;在井口建立安全教育“一个面”,在井口建起高标准安全画廊和大型电视屏幕,从更衣室到副井口设置了两条高标准的文化长廊,悬挂各种安全宣传牌板96幅,形成了领导论安全、管理理念、安全理念、安全誓词、安全集锦、法律法规六大版块,使员工时时处于安全文化的熏陶之中;在地面广场建立安全教育“一条街”,设置46块安全标语和安全理念宣传画、灯箱、牌板;各工区会议室建立安全教育“一园地”,设立职工生活园地、“全家福”、安全誓词五大牌板,要求职工上下井前面对“全家福”进行安全宣誓;开展以广播、电视、《古煤信报》、黑板报为主的“一阵地”建设,开辟了安全宣传专题,为工区和科室配置了18个大型安全板报和16个活动板报,使职工随时随地置身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之中,潜移默化中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和自主保安意识。
以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双基”建设切入点,矿领导以思想达标带动安全质量达标、以文明生产达标带动内在质量达标、以地面达标带动井下达标、以工作质量达标带动工程和产品质量达标,重点抓采、掘、机、运、通环节质量标准化,以重大事故隐患治理为核心,不断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定期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实现“人人有标准、事事有标准、时时有标准”的安全质量管理格局。
精神源泉映丹心 古城新韵颂华章
世纪征程上,他们以诗意情怀耕耘绿意盎然的精神家园,以特色文化建塑企业之魂,全体古城矿人情相连、心相印,众志成城、团结奋战,共同拥抱辉煌未来!
在王洪忠的带领下,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全矿政治学习,倡导建立学习型企业,建立矿领导班子周三中心组学习制度,科室周一科务会制度,工区周二安全活动、周五政治学习制度,在全矿形成浓厚学习氛围。今年还进一步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总结提炼出“创新、发展、卓越、诚信、文明、安康”的企业精神,确立了“五五”为主题内容企业文化建设总思路,即围绕“五个重点”:企业价值观定位、企业精神培育、企业道德观弘扬、企业文化氛围营造和企业经营战略确立;强化“五项建设”,包括企业形象建设、产品形象建设、技术形象建设、管理形象建设、队伍形象建设。大力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风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制定《古城煤矿职工文明守则》,加大文明创建力度,有效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古城矿还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创建一支业务上精、作风上硬、扎实肯干的管理队伍,为支援新区建设向新区及兄弟矿井输送了一大批管理骨干、业务骨干和技术能手,其中多名同志担任了副矿级以上领导职务。作为班子带头人,王洪忠一贯注重班子建设,对领导班子科学分工,明确责任,要求班子成员以和为贵、团结为重,识大体,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工作上互相配合,密切协作,分工不分家,生活上互相关心、体贴,对班子成员工作严格要求,必须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反馈,重要环节、关键时刻紧抓不放,凡事更率先垂范,严格自律,秉公办事,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为古城矿带出政治坚定、清正廉洁、团结协作、敬业实干、敢于争先的好班子。
要创建优质高效的现代化矿井,没有人才行不通。矿领导以全面提高职工业务能力和技术素质为目的,广泛扎实开展“强技、提素、岗位成材”学习活动。引导职工普遍增强竞争意识,树立干到老学到老的终生学习观念,加强对职工进行学知识、学技术重要性教育,增强职工危机感、压力感和自我提高意识,消除部分职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心态;完善职工培训制度,为职工搭建良好的“学技术、强技能”学习平台,把职工技能培训纳入企业发展战略通盘考虑,仅去年上半年就培训职工1487人次,举办各类特殊工种培训班九期、班组长培训班两期;广泛开展技术大练兵、业务大比武、知识竞赛活动;鼓励职工“一专多能、精一门、会两门、懂三门”,成为复合型人才;选拔优秀人员送出去脱产学习,全员培训率达到89.9%。同时广纳贤才,职工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只有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充分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潜能,才能把企业搞好。多年来,王洪忠和班子成员始终把职工的利益放在心上,把提高职工生活福利水平当作大事来抓,生活基本设施达到领先水平,上半年还引进广场商厦矿区连锁店,进一步丰富矿区职工的物质生活。去年以来,针对职工反映生活问题改善了职工食堂,丰富饭菜花样品种,改建职工公寓,配备彩电和一应生活用品,提供良好休息环境,修建职工俱乐部,成立矿区军乐队,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组织丰富多彩文娱活动,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在矿井效益进一步提高的同时,保持职工收入同步增长,调节收入分配比例,向一线、高产出、高效率倾斜,去年全矿职工人均收入18723元,比2002年同期增长2824元,今年预计人均年收入突破2.4万元,全矿广大职工正朝小康生活阔步迈进。
用优美环境吸引人、鼓舞人、激励人。近年来,古城矿先后投入资金100余万元装修职工公寓,实现职工住宿旅馆化;投资100万元聘请园林设计专业人员对工业广场和职工生活区进行重新规划,建设了文化广场、休闲娱乐广场、文化路,铺设草坪6000余平方米,种植各种花卉草木3000余株;投资40万元装修职工俱乐部,制作了190余块风格各异的文明用语牌板,在主井塔安装大型电脑喷绘;投资30余万元装备“职工之家”和职工文化活动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职工提供了高品位的文化大餐。按照“高起点起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思路,建立矿区工广卫生综合治理责任制。如今的矿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新气象,职工文化品位、道德素质不断提升,全矿上下形成良好工作、生活秩序,争创文明区队、班组,争做星级文明职工、文明户活动蔚然成风。高洁的文化品位、美好的生活环境激励着古城矿人开拓奋进,以其执著足迹与诗意情怀不断抒写出新的腾飞之歌。
尾 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如果说以矿长王洪忠为首的古城矿人肩负创业使命,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拼搏精神,依靠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依托古城特色企业文化,众志成城、团结奋进,使古城矿在挑战中成功崛起、在发展中铸造辉煌,那么,放眼未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引,在临沂矿务局领导的鼎力支持下,行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阳光大道上的古城矿人必将创造出更加骄人的业绩,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