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备:跻身时代前沿
承载47年光荣历史的华菱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面对新一轮发展机遇和竞争挑战,志在成为世界一流的精品线、棒材和优质宽厚板生产企业。
湘钢紧跟当代世界钢铁工业技术装备现代化、大型化、高效化的趋势,经过一系列技术改造,优化工艺结构,实现了全转炉、全连铸、全一火成材,主体技术装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一批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企业综合实力日渐强大。
湘钢目前拥有4座高炉,年产铁能力达到400多万吨。1800立方米的4号高炉2004年初投产,总投资7亿元,荟萃了国内外众多先进技术。皮带连续上料,高炉本体引进美国UCAR碳砖,国产铜冷却壁、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热风炉运用达涅利高风温技术,输送的热风温度可达1250摄氏度以上。在自动化控制方面,4号高炉使用了芬兰罗德洛基专家系统。它实际上是一种计算机软件系统,依靠由优秀高炉冶炼专家提供的经验和知识所建立的知识库,凭借系统的推理机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模拟高炉冶炼专家处理冶炼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对生产进行跟踪、控制和管理,保障高炉的稳定顺行。引进高炉专家系统,在国内炼铁行业湘钢为第4家。
湘钢高速线材制造部有3条轧制线。其中美国摩根五代轧机设计年产38万吨,设计速度105米/秒,吐丝机最高速度120米/秒。该线去年产量73万吨,成材率98.19%,合格率99.8%以上,堪称国内同类型轧机的佼佼者。
在对老线材技术改造后,2001年1月投产的新线是国内首家采用国产精轧机组的双线高速轧机,设计速度90米/秒,现实轧制速度85米/秒。初、中轧自动分切,工艺有独创性,而且在安装和生产实践中解决了许多重大技术难题,有些达到了世界水平,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双线轧机去年产量117万吨,直逼世界第一的德国巴登钢厂。
此外,按照循环经济的思路,湘钢2.5万千瓦煤气发电机组、高炉煤气压差发电、干熄焦等设施,都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正在兴建中的第二热电站,预计年内投入运行。
产品:追求领先一步
通过持续不断的产品创新,湘钢在市场的风云变幻中表现卓越。“努力在细分市场做到最好,追求比竞争对手领先一步”,精品战略使湘钢逐步构建起差异化区域优势。
据统计,全球钢铁市场38%的线、棒材产自中国,湘钢的产量规模和产品档次均居于重要地位。依托先进的技术装备,湘钢产品接近90%上升到工业制造业深加工用材领域,新产品开发势头强劲,技术含量逐渐增高,正在实践由“普钢”向“优钢”的嬗变。
湘钢线材主要有冷镦钢、拉丝材、焊接盘条三大系列。
湘钢冷镦钢近几年从无到有,异军突起为国内重要的标准件母材供应厂。合金冷镦钢、含铝冷镦钢、硅冷镦钢,高中低档搭配,被一些大型骨干标准件企业广泛用于出口产品的加工,形成了品牌效应。2004年,中国质量协会和全国用户委员会授予湘钢冷镦钢“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称号。
湘钢低碳拉丝材在广东等市场享有盛誉,供不应求,还大量登陆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稳定且持续扩大。2004年,湘钢线材出口在国内钢厂中居于首位,钢材出口总量居第五。湘钢低合金拉丝材一直被弹簧制造企业视为放心产品。高碳钢70G,是湘钢实施重点用户个性化服务的范例。去年成功开发的X82B标志湘钢拉丝材开始进入高端,技术和质量保障体系出现质的飞跃。
湘钢焊接盘条包括普焊与合金焊。影响焊条品质诸因素中,盘条的品质最为突出,约占50%左右的比重。国内焊条界一些著名企业挑选湘钢的合金焊丝ER70S—6作为主要原料,这本身就具有极大的说服力。
与线材的浓厚积淀相比,湘钢棒材伴随新世纪中国汽车业和机械制造业的快速成长而成长,来势强劲,规格较为齐全。优质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和管坯,在区域市场建立了较大知名度。
“让服务比顾客所期待的更好”,这是湘钢对自身的要求。
管理:在信息化中变革
传统老国企如何在市场经济新的形势下焕发活力﹖湘钢决策者把握时代脉搏,提出要推进企业信息化,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再造一个新湘钢。
根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2001年9月20日,湘钢ERP项目正式启动。8个月后,主机系统与全公司千兆主干网络建设成功。到2004年底,湘钢ERP系统、产销资讯系统和EAM系统等管理信息系统陆续成功上线,成为支撑集团主要流程运行与管理的基础平台。同时实施了OA系统和新炼钢项目管理系统,使湘钢基本实现业务、财务—体化、产销—体化,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成迅速而透明。
产销资讯系统集生产、技术、销售、库存、大宗原燃料、计量、质量、结算于一体,与ERP、生产调度等底层系统高度集成,在代码化冶金质量规范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冶金规范监督管理系统,冶金质量规范得以在产销环节中顺畅传递。同时,开发了相关管理报表、监控报表、业务报表,为业务部门处理业务、管理部门监控和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平台,也弥补了ERP系统的不足,实现生产与销售、生产与技术质量的有机衔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要求。
湘钢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包括设备资产技术管理、设备文档管理、设备故障及事故管理、预防性维修、工单的生成与跟踪、检测模块等10个功能模块,涉及资产管理、检修管理、运行管理、备件与材料管理等,与ERP系统集成。
炼钢生产调度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网络监控系统等其他应用系统的开发,也为提升湘钢企业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
信息化平台促进了产销一体化。生产与销售、生产与技术和质量得到有机衔接。客户的特殊需求及时传递到生产岗位,岗位根据系统工单附带的冶金规范要求作业,执行快速,技术保密性好,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市场响应速度和顾客满意度也大幅提高。目前,湘钢按销售需求组织生产的比率在90%以上,合同兑现率达到98%。
在管理和控制一体化方面,资金管理系统对资金、账户集中管理,资金进出一道门、收支一条线。公司通过监控资金流向,防止体外循环,减少无效占用,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融资成本。销售、采购计划管理、工单计划和成本的管理控制也发挥出强有力作用,材料备件采购计划按期到货率由过去的不足40%提高至80%。
逐渐完善的信息系统还给管理者提供了多角度查询、统计和分析的功能与手段,是管理和决策有力的支撑平台,也为实现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商务智能、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和设备管理留有宽广空间。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湘钢的企业管理发生了深刻变革,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正在取代落后,管理思想依托信息系统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湘钢信息化建设以独树一帜的样板经验,于2003年进入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500强,列第79位;行业测评中,湘钢紧随宝钢和武钢,排名第三,获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ERP最佳应用奖和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2004年7月,湖南省将湘钢确定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国家“863”专家组在考察湘钢信息化建设成果后予以高度评价。最近,已经将其列入2005年国家“863”项目实施计划。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