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鸵鸟产业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对鸵鸟产业的前景又存有疑虑,鸵鸟产业如何能做大做强?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陕西省最大的鸵鸟养殖加工企业——陕西省农垦农工商总公司。
据了解,陕西省鸵鸟养殖业从1996年开始起步,最先是西安合发养殖公司引进种鸵鸟30只,发展到现在全省共有10余家养殖企业。其中多数为小型养殖企业,规模大多在50—170只,规模最大的是陕西省农垦农工商总公司,有存栏种鸵鸟5000只,商品鸵鸟3万只,已形成年生产10万只商品鸵鸟的能力,并按欧盟标准建成了年屠宰加工鸵鸟6万只的生产线。这不仅在西部是最大的,在全国也名列前茅。目前,陕西农垦作为鸵鸟养殖的带头人,已建成8个鸵鸟养殖示范厂,在16个县试行鸵鸟“农户代养制”,发展了1300多家养殖鸵鸟户,探索出一条“公司+基地+大户”的鸵鸟养殖产业化的成功模式。2004年“世界鸵鸟发展大会”在西安成功举行,这不仅是对陕西省鸵鸟养殖业成绩的肯定,同时也预示了鸵鸟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悉, 陕西省发改委组织省农业厅、农垦总公司等单位,从2004年9月起对陕西省农垦总公司鸵鸟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和省农垦总公司、陕西英考鸵鸟股份公司进行了座谈,实地考察了省鸵鸟良种示范场、种鸵鸟繁育基地、屠宰加工厂和部分县乡鸵鸟养殖户。2004年11月16日,在西安召开研讨会,邀请省内外经济学家、畜牧业专家、省级有关部门和部分鸵鸟养殖基地县的负责同志参加,听取了他们对陕西省鸵鸟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他们认为,目前,全国种鸵鸟养殖发展迅速,商品鸵鸟发展有了一定规模,鸵鸟终端产品的研究开发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鸵鸟产品出口创汇潜力大。从陕西省的土地资源、饲草和农作物秸杆资源、农村劳动力资源来看,养鸵鸟是可行的。因此,建议将鸵鸟产业作为陕西省特色产业予以支持,培育其发展壮大。同时,还提出鸵鸟产业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进一步发展必须稳步推进。要尽快编制陕西鸵鸟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合理的发展规模、区域布局、支持措施,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分阶段实施。各部门、有关地方政府按照规划加强指导,促进鸵鸟产业发展。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