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新野县自古以来素有中原棉花基地之称。新野县城关镇面临人多地少、农业发展无潜力等现状,经镇党委、政府研究考察决定,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制定了以棉纺织产业为重点,“建设中原棉纺织第一镇”的宏伟蓝图。记者为此专访了河南新野县城关镇党委书记田西蒲。
新野县城关镇工业园区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分为东、西、南、北4个园区,到目前为止,共新上200万元以上项目75个,其中固定资产1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5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固定资产总投资2.6亿元,招商引资项目37个,总引资额1.9亿元,棉纺织企业42家,总规模15万绽,织机500台;年产值2.9亿元,直接出口创汇450万美元,实现利税4300万元,安排下岗职工1700余人,解决剩余劳动力2300余人。
田西蒲告诉记者,一是城关镇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业县”的指导思想,瞄准“工业强镇,财政富镇”的目标,解放思想,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新野棉纺织支柱产业优势,突出把棉纺织企业的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竭尽全力,重点培育,积极扶持,把全镇棉纺织企业形成集原料加工、纺织、整经、浆纱、织布、服装加工一体化的生产格局。二是搞好招商引资,借力发展。去年以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走出去,请进来,留得住,加大招商力度,在新上项目中有23家企业是通过招商引资兴建起来的。三是强化资本运作,激活内资。大力动员有钱人和有技术的人员结合起来办企业,变储蓄为资本,有效地推动项目建设。四是优化投资环境,打造发展舞台。在软环境方面,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等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优质服务,提出“只要你来投资办厂,一切手续由我们来办”,实行一条龙服务。在硬环境方面,高起点、高标准投资近2000万元,兴建了城关镇工业园区,修筑柏油路12条,桥涵5座,统一架设高压电线5000余米,统一对工业区进行绿化,实现了“企业建在哪里,柏油路铺到哪里,电线架到哪里”的承诺,真正为投资者解决后顾之忧。五是强化干部责任,加大工作力度。明确干部的责任目标,采取项目建设评比榜,先进、后进现场会,观摩督察等有效形式,促进了项目建设。先后获得“全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乡镇”,被省授予“全省五个好乡镇党委”、“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南阳市市委、市政府授予“乡镇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先进乡镇一等奖”。
采访结束时,田西蒲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瞄准建设新野棉纺织布城为奋斗目标,坚持内涵与外延并举,一手抓完善提高,一手抓膨胀总量,计划再投资1000万元,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品位,扩充园区规模,带领群众奔小康。”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