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PC市场的价格竞争愈演愈烈,这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部分地区性PC品牌的消亡——它们不像HP、联想等国内外大厂商那样,可以借规模化生产来降低成本,同时它们又承受着DIY市场的巨大压力,因而,最终只能走上末路;二是产品品质的大面积滑坡——除了几个国内外一线品牌,惨烈的价格战使得多数厂商只能在产品配置方面动脑筋。据统计,去年国内著名的IT网站——小熊在线上演的百万人声讨“垃圾PC”的事件也很能说明问题。
PC市场经历三个阶段
事实上,发展至今,中国PC市场已走过了三个阶段:“唯品牌阶段”、“唯性能阶段”和“唯价格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PC被多数国人视为“神秘”的高科技结晶,此时主导中国市场的是IBM、康柏、AST(虹志)等国外厂商,家用市场和商用市场基本是“唯国外品牌的马首是瞻”。然而,随着联想、方正等中国厂商的加入,随着DIY市场的发展兴盛,PC被迫走下高技术的神坛,在新的阶段,品牌不再是影响用户消费抉择的惟一因素——用户更在意的是“谁的产品更快、更高、更强”;跨入21世纪,日渐成熟的消费者终于发现,国外核心技术持有者所倡导的“唯性能论”其实只不过是“掏空用户的腰包”,其所大肆宣扬的革命性技术创新带来的也仅仅是极有限的产品性能提升,于是大家开始理性看待PC产品的性能价格比,而先前把PC看作高利润行业的厂商们也只有通过降价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国内品牌如此、跨国巨头亦未能免俗。市场分析师认为,2004年全球PC出货量最大的HP和戴尔在业绩方面都能达到预期,但很难有更佳的表现,原因是“虽然PC发货量增长了”,但是“价格却在降低”。
“品质战”开火
PC市场价格鏖战对用户来说既是好消息,又是坏消息——特别是对商务用户来说更是如此。低价PC固然可以让用户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体验,但另一方面,如果“低价”同时意味着“低质”,这便让人心怀疑惧了。商务PC的应用环境相对复杂,相应的,用户对产品品质的需求也就更高,倘若一家企业在前期采购时节省了成本,却在运营维护时增加了消耗,那么“帮助中小企业控制IT投资”便成为了一句空话;相反的,客户还要日复一日地忍受不可靠的办公装备所制造的层出不穷的麻烦。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淀、被残酷竞争磨砺得愈发成熟的国内PC品牌正在试图另辟蹊径,摆脱以价格战为表征的低层面竞争,把中国PC市场引入新的发展阶段——“唯品质”阶段。
最近,一则有关“中国制造刷新世界纪录”的报道将商务PC市场搅得风生水起,国产PC的拥趸甚至以“中国品牌国际化起点”来形容这一事件的意义——作为中国乃至亚太市场的领军企业,联想商用PC顺利通过了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测中心MTBF测试,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再造了世界记录——达到45000小时。这是中国PC企业第一次在产品品质方面超越洋巨头,对于“中国制造”据守本土阵地、开辟世界疆域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制造”终横扫全球
中国企业能够在高科技的赛场上独领风骚,这足以让每一个关心中国IT产业发展的人感到骄傲——在权衡计算机产品质量的各项指标中,可靠性指标是最主要的考核项目,这一指标是对某一产品投入使用时无故障工作能力的度量,是产品系统的综合质量水平的考核标准。
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罗洪元评价了联想商用PC的品质及其在测试中的出色表现,并认为这意味着国产商用PC真正进入了品质的“高信度时代”。业界普遍认为PC产业已经陷入同质化的泥沼,然后联想认为业界所言同质化,其实是说产品之间性能和配置的差异越来越小,而不是说计算机产品的质量已经没有差距。事实上,即便完全采用相同的部件,生产出来的产品在质量上也不会完全相同。产品质量控制是一套完整的系统工程。长期以来联想对于产品品质都极其重视,从产品设计、供应商评价、采购、进厂检验、过程检验、成品交收检验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中收集、分析丰富的数据,力争将整机可靠性指标分解到产品不同部件,然后再对整机产品进行可靠性验证试验,反过来再用整机产品可靠性验证试验结果去指导改进产品设计、供应商评价、采购、进厂检验、过程检验、成品交收检验的各个环节,保证产品设计与开发进入良性循环。联想商用PC的奥运品质就是如此打造出来的。
面对卷土重来且声势倍增的跨国对手,中国PC厂商打出的“品质牌”无疑有助于增强国人对国产PC的信心,更重要的,尽管“唯品牌”时代早已终结,但一直以来,世界知名品牌仍借助各种资源优势,给中国乃至亚太PC用户留下了“品质领先”的印象,此次由中国品牌掀起的品质狂潮摧垮了跨国厂商编织的神话,让大家了解到,中国PC品牌也能够制造出世界一流的产品。这对于中国PC产业、中国高科技事业的激励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在产品品质方面的探索更显价值巨大——如果中国企业都能够严格自律、专注品质,那么“中国制造”终会横扫全球市场。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